农业农村的抗疫贡献

年,是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报捷年,也是全国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的决胜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但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好事多磨难。新年伊始,来源不明的新冠疫情由武汉到湖北,迅猛蔓延到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中央审时度势,紧急动员抗疫力量,从战略上全盘布局,从战术上果断采取措施,用一个多月时间,基本控制了疫情的猖狂肆虐;用两个多月时间,将本土病例控制在例以内;用三个多月时间,基本夺取了全国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在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战疫的奇迹。

在这次与疫情的抗争中,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挥是决定因素;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征是制度基础;全国的白衣天使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一线战场上拼命是技术保障。此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农业,作为中国最大幅员区块的农村功不可没。农业农村的抗疫贡献,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供给充足,确保国民食品安全的贡献。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增,国库的口粮存量可够全民食用一年;同时,肉蛋奶、果蔬鱼等人们餐桌上的必需品量足、质优,市场价格平稳。在如此之重的疫情下,一些国家炒作粮食、禁止出口,而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平稳如初,没有出现囤积、断供和涨价现象。即使是在武汉“封城”的非常时段,0多万人口的正常饮食也没有受到影响,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给老百姓开出的粮油果菜清单仍然一应俱全,只要老百姓居家提出要求,就能够应时送货上门。抗疫百日,全国14亿人民仍然能够吃得好、吃得饱,吃得时鲜、吃得健康,得益于党和政府多年一贯的强农惠农兴农政策,得益于农业农村部门多年不改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追求,得益于亿万农民坚持数年如一日的农产品提质增产的伟大实践。试想,如果没有如此优秀的农产品供给能力,没有这样的粮食基础,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影响。粮食安全和食品供给一旦出问题,市场断供,价格暴涨,吃饭困难与凶残的疫情两害叠加,百日抗疫就不可能初见成效。

畜禽防疫严防死守,有效防范了“人畜共疫”的贡献。在广袤的农村,不但要按照党和政府的部署坚决打赢新冠疫情的阻击战,而且还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3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