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排在首位,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大做强做优乡村产业,才能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当下,我国农业产业现状表现为产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精细,现代农业基础薄弱,科技普及率较低,现代农业装备应用不广泛,一二三产联动性不明显,农业经营抗风险能力弱,很多地区还存在靠天吃饭的落后小农意识阶段。
产业兴旺,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满足市场需求,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千人一面”。
以下8大产业,是未来5年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投资重点。
一、现代特色农业
我国人均GDP超过接近1万美元,处于消费升级加快提升阶段,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使之成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途径。
中国有非常丰富的特产资源和食品品类,有全世界公认的历史悠久丰富的饮食文化,有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个“特产之乡”,48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华老字号”个。这是中国特产的宝库,是中国农业和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宝库!
我们更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可是我们的许多特产没有从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没有从认知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许多特产在原产地里打转转,其所谓的优势停留在历史回忆里、原料上、基地工厂里、商标上、奖台上、技术上和申报文件里,甚至停留在地政关系上,在最应该发挥作用的消费市场影响力太低,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抱着金饭碗讨饭吃。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其中包括:
1、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茶叶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2、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绿色产业。
3、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支持地方以优势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是组织方式的现代化,从世界范围看都是这样。
美国农民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多,而相关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却占总人口的17%-20%。美国农民人口少是表面现象,美国发达农业的背后是农业产业的支持体系发达。
我国有2亿多农户,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60岁以上的比例超过24%。迫切需要全面有质量的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和运销等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千家万户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三、农村电商
农村电商的重要和火爆不用赘述。
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要把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起来,打通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完善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农村电商正在通过互联网“改造”农村产业。农产品“上行”将农村地区的小生产直接对接大市场,通过电商这一连接点,将农村地区分散的种植、养殖和生产对接大市场需求,在供需之间建立起新的市场机制,在这一过程中电商也开始深度参与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革。
农产品上行蕴含着巨大商机。数据显示,预计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亿元。
建立符合电商需求和现代商业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是农产品上行优化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电商对农业产业的大促进。
四、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是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增长极。
但是,从总体上看,行业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大量农产品产后腐烂变质,不仅滋生蚊蝇、污染环境,甚至还有个别不法经营者用霉变的农产品加工成食品或饲料,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食物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消费方式正在从家庭自制为主向大量依赖社会化供应转变。
据典型调查,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而我国目前主食产品的工业化水平极低,大量主食产品依赖小作坊、小摊贩为主生产和供应,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难以保障,加快主食工业化发展成为一项紧迫的民生工程。同时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因此,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积极发展适合本地产业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五、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庞大的监测、分析、决策和服务体系。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京东集团的“京东农场”是智慧农业的践行者和领先者,年推出“百千万”地标优品计划:面向全国公开征集个地标性产品纳入京东农场项目,并为这些这些农产品企业提供约万元系统软件使用优惠,实现相关地标性产品1万亩的生产建设目标。
在年10月23日京东农场丰收节暨年数字农业战略发布会上,京东农场与福来咨询的客户——洛阳农发公司合作共建伊川小米项目,按照京东农场管理标准进行科学种植,规范生产,提升伊川小米品质、建立标准化,开拓销售渠道,共同打造生态农业、数字农业、可持续化的绿色品牌农业。
(更多田园资讯,扫描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