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中国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农副产品加工的概念
农副产品加工就是对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各种工程技术,又称农业物料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是农副产品产出以后,进入消费领域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再制造活动。收购企业向生产者收购来的农副产品,大多数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不仅规格、质量很不一致,而且有的农副产品还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杂质。为便于贮存、调运和销售,就必须通过初步加工来清除杂质、统一规格。特别是鲜活农副产品,只有经过初步加工才能防止霉变、死亡,保持其使用价值。农副产品加工按其生产性质不同,可分为简单加工和生产新产品加工两类。
简单加工是指对农副产品进行挑选、分类、分等、干燥、整理和包装等活动,一般是结合农副产品的验收和保管业务进行的;生产新产品加工是指为了适应生产或消费的需要,把收购来的农副产品作为原料,通过工业加工过程创造出新的产品,如轧花、榨油、畜禽屠宰等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一般是由加工企业单独进行的。
年底,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共计7.17万亿元,同比增长年增长8.6%,增速逐步回暖,达历年的新高。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流通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产品流通复工复产,保障农产品供应。
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飞速发展,年中国绿色农作物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3万亩,较年增加了.65万亩,同比增长7.50%。在中国绿色农作物产地环境监测面积增加的同时,获证产品数量也在增加,年中国获证农林及加工产品数量达个,较年增加了个,同比增长20.21%。
农副产品加工市场现状分析
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年)》,为“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规划指出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年)》,明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方面,该《指引》还明确表示推动设立政府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基金。
年中国绿色蔬菜获证产品数量共计个,占全国获证农林及加工产品总数的31.7%,占比最大;绿色鲜果类获证产品数量共计个,占全国获证农林及加工产品总数的28.6%;绿色大米获证产品数量共计个,占全国获证农林及加工产品总数的17.5%;绿色小麦粉获证产品数量共计个,占全国获证农林及加工产品总数的2.7%;绿色食用菌及山野菜获证产品数量共计个,占全国获证农林及加工产品总数的2.7%。
数据显示,农产品加工营收结构而言,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完成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1%,占比约为农产品加工总营收的67.9%左右。非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营收为.1亿元,占比32.1%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自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营收逐年下降,到年仅为14.46万亿元,下降幅度有所收缩,预计市场有望逐步回暖。年,农产品加工业稳定恢复。年,中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1%。从1-12月来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年相关企业道道全总资产为.27万元,相比年增长了.66万元,同比增长19.22%;净资产为.18万元,相比年增长了.71万元,同比增长31.21%。年道道全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5万元,相比年减少了.59万元。
我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6%,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增至2.5:1;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各类涉农电商超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超2万亿元;累计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个,遴选推介乡村特色产品个、乡村工匠个。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副产品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智研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