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药能好吗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5258549178207673&wfr=spider&for=pc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板块。过去几年,山东省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发挥文化力量,引导基层单位调动、盘活文化资源,搭建活动平台、创新服务理念,构筑一座座“文化粮仓”。文化活动、文体设施、非遗项目等,这些代表着乡村特色的“文化粮仓”铺就了一条条快车道,帮助乡村基层群众振奋精神、坚定自信,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阵地建设紧跟时代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
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日照市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支持村居(社区)及个人依托古遗址、历史建筑、文化自然景观、工农业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建设乡村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坚持规范与帮扶并举,通过结对帮扶、组织国有博物馆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指导乡村(社区)博物馆做好乡土文化资源特色挖掘、陈列展览布局、藏品管理等;对具备条件的乡村博物馆,积极支持其进行非国有博物馆备案。
日照市岚山区南范家村乡村博物馆收集本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参军荣誉证书、财务票据、村史资料、农耕器具等物品余件,生动展示了南范家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
日照市高新区“从前慢”乡村农耕民俗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共建,依托当地学校部分场地建设乡村博物馆,收集农民日常生活使用过的老物件、农耕生产生活用具余件。下一步,当地学校计划投资50万元,对该乡村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建设渔家文化、农耕文化、考古发掘体验区,向青少年展示淳朴厚重的乡土文化、民俗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莒县小店镇横山岁月乡村博物馆依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争取各级资金余万元,投资建设了集沙盘模型呈现、多媒体演示、革命文物实物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展厅,成为当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旅游品牌宣传的示范点。
非遗项目蹚出幸福之路
非遗项目植根于乡土民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既能传承乡村文脉,又能帮助村民致富。山东省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近年来依托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统筹实施“五个一工程”,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深挖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乡村特色非遗潜能,在推动村民增收和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东营市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项目整合当地南岭村附近非遗项目62项,通过设立展示体验区、建设产品销售门店等形式,积极寻找非遗与日常生活、旅游产业的结合点。如今,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已经实现非遗项目的长期入驻和充分展示,打造成为集休闲、游览、体验、购物于一体的乡土民情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南岭村周边余名群众实实在在地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农家乐、食品作坊、民宿等每年为南岭村增收80余万元,非遗与旅游在当地实现了充分融合,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也为黄河口地区广大农村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了样板和参照。
东营市还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模式,深化专业分工协作,提高非遗资源的深度利用和综合利用效率,打造“非遗+网络”营销模式,以网络推广带动消费,创建一机游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