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m.39.net/disease/a_y5o36mr.html
前言
东晋王朝在建立之后,逐渐实现了对于南方主要地区的封建统治,在其统治期间南方地区已经呈现出一片祥和稳定的发展环境,这不仅仅吸引了大量饱受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压迫的汉族人民的迁移,也使得南方地区原来十分落后以及不完善的经济体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进步以及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是南方整体经济体系发展和完善的一个方面。
当然作为封建王朝统治根基的小农经济固然能够得到东晋,甚至是之后南朝封建政府的重视,但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的完善,最大程度上也促使了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农业作为一些经济产业发展的根基所在,它出产的原始资源能够为手工业生产提供基本的原料,使得江南地区的养蚕业、冶矿业、制瓷业、造船业等诸多手工业生产部门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并且迅速发展。
《隋书》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券,率钱一万,输估四百入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券者,亦百分收四。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
养蚕江南地区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以及其巨大经济效益的体现,就是东晋南朝时期成为当地一大经济支柱产业的。与此同时,随着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当时大量的人口不断流入到手工业生产作坊当中,这些作坊有集体性质的,也有个人独立生产性质的,虽然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垄断市场和技术的地位,但是民间手工业生产不论从技术,还是从制成品质量上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手工业制成品的大量出现,使得在维持百姓或者政府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开始大量被用作商品进行买卖,由此商业活动不断繁荣起来。此时的商业发展除了是因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之外,还因为许多无产民众被迫从事商业贸易导致的。而商业的繁荣发展,又使得东晋南朝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由此使得大量繁华的商业城市脱颖而出,成为该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缫丝东晋南朝时期养蚕技术的进步以及丝织业、冶矿、造船的发展
得益于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在得到北方迁移而来的汉族养蚕技术的帮助下,此时南方地区的养蚕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其中最能够凸显养蚕技术突飞猛进的当属饲养之蚕能够在一年时间之内多次吐丝。比如在当时养蚕之风盛行的豫章等地区,一年之内养蚕能够达到四五次,这也只是当地的平均水平,最高地区能够达到一年八熟。
由此可见,当时江南地区养蚕技术的成熟,养蚕技术能够如此突飞猛进,除了当地适宜的自然条件能够培养良好的蚕种,北方人民先进的养蚕技术加持之外,东晋南朝中央政府将丝、绵、绢的作为主要的户调之税,直接促进了当地养蚕之风的盛行以及养蚕技术的进步。由此,当地的丝织产量成倍增长,使得普通的农户也能够穿上质地舒适的丝织衣物。
丝织衣物此外通过丝、绵等原料制作的丝织锦缎装饰品,也开始流行于普通民户的家庭布局当中,比如屏风、窗花等等装饰品都成为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物品。与此同时,得益于东晋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由此矿产的开发直接促进了冶矿业的发展。除了满足铸造货币需要的同时,向军队使用的武器、农户使用的农具基本上都是由冶矿业生产的原料制作的。
《宋书》载: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而田家作苦,役难利薄,无或一日非农,而经税横赋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咸出于此。
金属锻造之法在此时也出现了革命性的进步,比如在当时炼钢方面使用的灌钢法,不仅效率高,而且锻造的钢铁坚固无比,质量上乘。造船业的发展是为了契合当地河流众多地理环境的需要,江南一带城市与城市之间通常由水路连接,为了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东晋南朝政府大力扶持造船业的发展。
丝织业作坊制瓷业、造纸业以及商业的发展
制瓷业对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南方属于一门新兴手工制造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尤其是在制瓷技术以及生产瓷器的质量上更是无出其右,同时生产的瓷器也非常具有江南地方特色。东晋南朝时期的制瓷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青瓷,青瓷的胎质十分注重考究,一般来说呈灰白色,并且质地非常紧密。在釉质方面一般呈现出淡青色,以及混杂着不太明显的浅绿色和微黄色。
这种比较复杂的色彩展现,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青瓷制作技术的高超,及其外观的秀美,大有江南地区清纯内敛小巧之意。青瓷的制作在东晋南朝时期已经经历过了数百年的发展,长期的技术积累以及进步才能够使得青瓷成为该时期南方地区制瓷业的杰出代表。
青瓷造纸术的发展是伴随着东晋时期门阀士族重视文化发展的趋势而不断呈现的。东晋南朝时期的造纸术的发展,主要在造纸的质量、种类以及技艺上展现出来的,比如当时南方地区的造纸行业已经能够根据书写的用途生产出不同种类的纸张,像赤纸、麻纸、法纸等等。其中以藤皮为主要原料的藤纸,是该时期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纸张,造纸术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该时期南方地区文化产业的进步。
《太平御览》载:范宣读书,亦读书;范宣抄纸,亦抄纸。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玄令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总精令速作之。
在该时期南方地区农业与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之下,商业也得到了一个得以充分发展的机遇。不仅如此,南方地区由于河流众多使得水上交通成为当时地区与地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该时期南方地区由于封建地主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兼并也在加重,使得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进行了商业经营以便维持生计。
造纸图东晋南朝时期南方重要经济城市的出现与发展
随着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以商业经济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不断崛起。首先就是一些本来就具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和历史积淀的城市,例如建康、江陵、成都等,其中建康作为东晋时期的都城,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发展。
《隋书》载:丹阳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故俗颇相类。京口东通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
这些主要商业城市内部的布局也是非常倾向于方便日常商业贸易的,比如这些城市内部都按照政府规定设置了固定的商品交易区,并且设置相应的机构以及官员进行日常市场管理和赋税征收。除了这些由政府主导的正规商业市场之外,也逐渐出现了更加灵活的便利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草市。除此之外,南方地区还出现了其它具有专门性质经营的商业市场。
藤纸比如,当时为了提高王朝军队的经济收入和保证正常的军队运营,由王朝亲自指导进行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众多,因此东晋南朝政府为了能够获得大量少数民族的生产原料,以及加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稳定,开启了大量的夷市。
虽然东晋南朝时期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商品市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市场问题也在接踵而来。比如当时常见的强买强卖、商业诈骗等等不公平的行业行为,这都引发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东晋时期就已经设立了专门负责整顿和监督商业市场的大市令、草市尉等等。由此商业市场的混乱得到了很大改观,城市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城市经济评价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已经呈现出了宽领域、多层次以及统一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农业经济依然是当时东晋以及之后南朝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以及维持王朝正常运行的根本经济基础,但是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也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南方地区的手工业发展的领域非常广泛,依据当地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人文世纪需要,手工业在制瓷业、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以及冶矿业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且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手工业各方面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基础上,南方地区的私营手工业也出现了独当一面的发展趋势。
商业经济的繁荣是以农业和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由此也使得大量适宜商业发展的经济城市不断崛起,逐渐成为了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力量。在东晋王朝以前尚未得到发展的一些城市,如江陵、番禺等地在此时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城市。尤其是番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沿海位置,使其成为了当时最为重要的海外贸易中心。
不过,南方地区商业经济的发展也展现出了不平衡的现象,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非常大。另外,虽然封建王朝政府十分重视对于商业市场的监督和掌控,但是由于官僚集团的腐败以及商业市场的扩大,这种政府主导的监督似乎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宋书》、《太平御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