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严骄阳)
近日,由西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联合新长安集团举办的年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观摩暨培训会在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举办。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副站长张伟兵,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徐克龙出席活动并讲话。阎良、临潼、高陵等西安市各区县农林园艺技术专家骨干,合作社、行业商协会成员单位和新长安投资集团等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观摩培训活动。
解决“高产不高质”
在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园区,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BGA土壤调理剂在大棚黄瓜、番茄、辣椒等蔬果生产上的应用,对试验中期蔬菜长势、各项数据、蔬菜越夏生产关键技术进行讨论交流。
培训会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教授谭彦玖以《水土你服么》精彩授课,西安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高级农艺师吕爽介绍《BGA土壤调理剂试验中期情况》,西安市农技中心余剑对《蔬菜越夏生产技术》进行专业解读。
案例观摩环节,与会人员前往西咸新区蔬菜新技术示范基地参观见学,在巨隆有机农庄的蔬菜大棚,就BGA土壤在大棚种植蔬菜的实际应用长势、绿色果蔬的市场前景和新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前景预估,结合实际案例,现场做了热烈讨论。
记者了解到,BGA土壤调理技术创新将物理能谱理论应用到土壤调理中,通过提高土壤的能态值,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根部生态环境,使土壤疏松,根茎发达,利于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该技术曾先后三次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授奖,BGA土壤调理产品远销阿拉伯和东南亚各国,其技术多年来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基础是在围绕提高产量而建立起来的农业发展体系,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种植手段和技术,种植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农药和化肥,‘高产而非高质’的情况非常普遍,发展到今天,大量的土地农残及重金属严重超标,导致农产品营养不足,口感大幅下降,难以满足现在消费市场的需求。”新长安投资集团农业项目技术总负责人程影利表示,“万物生长皆有道。‘道’,就是规律和科学。农业不应该是传统产业,农产品种植更是这样。为确保产品高质量的产出,我们新长安企业引进消化、合作研发,目前拥有微质子种子处理技术,微质子水处理技术和核心的BGA土壤调理三大最新的农业技术,用科技力量为老百姓‘吃的更好’保驾护航。”
(图为讲解员正在向与会者讲解BGA大棚种植蔬菜的实际应用摄影/陈羿铭)
为土地“恢复元气”
作为西安本土知名民营企业,新长安集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以科研创新谋求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旗下的益农农业科技公司投入巨资,引入新技术,组建新团队,技术创新赋能绿色农业,在泾河新城建设巨隆农种植基地,本着“还原植物的本来面目,追求顶级农产品”的愿景,倾心打造一个高质量农产品牌。
巨隆农种植基地现场,大棚里的黄瓜和辣椒长势喜人,刚收割完第一茬。巨隆种植基地坚持的理念是,希望从土地整理开始,恢复土地“元气”,坚决杜绝农家肥、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的使用,种子通过微质子技术处理后,发芽率可达到99%,苗旺、苗壮、易成活;植物用水通过微质子处理器处理过,水中的有害细菌群被消杀,处理后的小分子团水更利于植物吸收的同时,水中的能态值被提高,更利于促进植物生长;BGA土壤调理剂则明显提高土壤的能态值,为植物的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根部小环境,使土壤疏松,根茎发达,利于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三套法宝”统筹使用,逻辑源头都是“好地才能种出好庄稼”。
记者了解到,最近的BGA土壤调理肥料及微质子灌溉试验在西安市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中心和西咸秦龙示范点进行,共安排了5个蔬菜生产温室和大棚,其中2个日光温室栽种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果菜类蔬菜,3个塑料拱棚栽种菠菜、上海青、油麦菜、生菜、茼蒿、空心菜等6种绿叶菜,共计10种蔬菜,均为西安市主要蔬菜种类。
(图为程影利正在向与会者讲解BGA新技术摄影/陈羿铭)
“新技术的成本与传统种植品种相比较略高一点,以大棚为例,一级大棚大概传统种植需要的农药、化肥、有机肥,各种生产资料大概是元到元左右。我们是一次性做追肥底肥,其他过程不再增加肥料,这样每亩地大概就是元到元左右的成本。但是因为高品质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传统种植收入要高5%到10%。”程影利介绍举例,“我们BGA新技术培育下的西红柿10年前在北京种植的时候,卖到最低20块钱一斤,传统种植的西红柿也就五六块钱一斤,市场需求是最好的论证,老百姓现在对‘吃好’的生活品质追求已经越来越高了。”
据程影利介绍,BGA技术在陕西关中猕猴桃种植区的种植效果也非常明显,兴平一家种植大户已经用了10年土壤调理剂,这10年来猕猴桃几乎没有得过黄斑病,而且落果率小,因为果子口感好,每年比其它农户的猕猴桃每斤要多卖到3块钱。
技术改变农业生态圈
记者了解到,BGA技术问世的背后有一份更深层次的故事。
发明人张建明是联合国生态地球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有过从军经历,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因为来自农村,对土地一直充满感情。看到良田被污染,他感觉到十分心疼,在联合国难民署作为一位技术官员工作时,张建民主要研究全球战争过后的土壤复耕相关问题。他希望通过无害方式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从而解决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失败了许多次,摸索了十几年后,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土壤能谱学术”的研究路径,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将其研究成果进行市场转化,成功应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生态修复、粮食安全和国家耕地安全等领域。
(图为与会者现场观摩参观BGA大棚蔬菜摄影/陈羿铭)
“我们接下来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尽可能带动农户致富的同时解决就业和污染问题。现在我们把技术引进陕西,假如我在武功县建厂,一个厂子就可以带动县城方圆公里的农民致富,如果个村子呢?非常有想象力。”程影利说。这位同样穿过军装、对土地有感情的管理者有个理想,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想要打造西安最高品质的农业生产基地,用技术创新,去改变市场、改变观念、改变传统农业生态圈。
(编辑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