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术怎么样 http://www.bdfyy999.com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这种全社会的风气已经形成。”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刘身利对人才培养十分看重。在此次“两会”期间,《中国农机化导报》记者就“农机人才培养、农机企业发展”等问题对他进行了 采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 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但在刘身利看来,虽然国家人才资源丰富,但是对其数量和质量的培养速度与农业、农机行业的发展却不相适应。“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要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来发挥作用。”刘身利说,“我们过去中国的经营主体多以农妇为主体,他们在应用农机和人才培养方面显然是比较脆弱的。要在几亩地甚至十几亩地使用大型机械是不现实的,所以当时的状态决定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比较滞后。如今,随着三权分置、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在我们培养农机人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数量不够,水平、素质不高等现象。我想,这个任务应该提到现代农业建设的日程上来。”
刘身利认为,凡事都是有需求才会发展。农机现在机械化程度提高以后,各种农业装备水平的提高,这时候就会呼唤人才的产生。“要想实现这些,首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你有这个需要,那就可以通过市场的发展规则,吸收社会高级人才,进入这个队伍。”他感慨到,相比从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如今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市场,“现在很多大专院校正在为我国培养大量人才,当然包括农机领域的人才,以及不是农业机械其他的人才,如管理人才,机械制造人才,电子信息人才,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规则流动进入相应的领域。具体来说,我们这个农机制造业有需求,有很好的待遇,敞开大门,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人才涌进来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市场的力量。我想这是主要的,无论是农业制造装备的企业还是农业合作社、农场等,他们需要农机人才主要是通过市场的调节。”
当然,作为农机企业加强人才的培养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表示,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开始着手量身定制人才培养,委托某个大学或者某个专业合作,寻求符合要求的专业型人才,创办学院、人才班,这些做法很接地气。“比如淄博的某个柴油机集团,它主要是研发渔业用的柴油机,我们就通过与高校合作,对新大学生进行培训,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我们尝到了甜头。”
除了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