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国际农机展看农机行业六个变

北京手足癣医院那家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在中国农机界,每年举办的国际农机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展会也被业内看作是需求变化的风向标。每年在展会的论坛上,主办方邀请的重量级专家、学者、官员也能透露些来年农机补贴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所以历年国际农机展的主论坛都是座无虚席。

今年展会期间,笔者参加了前两天的主论坛和重要的几个专题活动,又提前一天到展场仔细参观了几乎所有的展位,现就本次展会笔者感受到的变化和趋势和大家做一次分享。

一、全程机械化与全面机械化

本次展会的主题是“全程机械化”和“深松”。在这个近22万平米超大型舞台上表演的主角就是参展的农机产品。产品会说话,这也是展会经济的魅力所在。本次展会分为大型综合类展区、拖拉机及收获类机械特装展区、农机具展区、畜牧机械展区、国际机械展区、配件展区、内燃机展区、收获后处理展区、农用搬运和农田基本建设机具展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展区、灌溉园林植保展区、农用工程机械展区等二十多个展区。   从展会场区划分看,农业生产所需求的农机产品全产业链基本上在场馆里得到全面的呈现。除了原材料外,从基础加工件、组件、半总成、总成、整机到经销商、金融服务机构、媒体等一个产业链所需经营主体基本上都参加了展会;从展品上看,主要粮食作物所需求的关键环节“耕、种、收”和产前的种子处理、土地整理、育苗育秧等设备各一应俱全,产中雏形,除三大粮食作物所需的农机产品外,棉花、土豆、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作物生产所需的农机产品虽然没有三大作物齐全,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也有产品展出,比如约翰迪尔、中联展出了甘蔗联合收获机,南京农机化研究院、国机集团展出了不同技术流派的棉花收获机,至少有十家企业展出了花生联合收获机。   所以从展会上可以看出来,中国农业生产当前正向着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并行发展,而且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行走在路上了。

二、“马太效应”和“长尾效应”并行不悖

“马太效应”语出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通俗地讲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长尾效应”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应用,在经济领域大概可以解释为: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通常情况下“马太效应”很明显,具体讲就是大企业特别大,而中小企业差不多全被淘汰或并入大企业,市场呈现赢家通吃、一技独秀的景象。比如欧洲市场上拖拉机行业已是典型的“马太效应”特征,当前欧洲和美洲剩下不到十家拖拉机制造商,其它企业的市场和资源早已经被并入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这几家巨无霸农机制造企业;在亚洲,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也有这种特征,在这两个国家,生产拖拉机和收获机的企业都只剩下5家。

但在当前的中国市场情况却迴然不同。

在中国农机市场上,“马太效应”和“长尾效应”并行不悖。在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中联重科、中国一拖、东风农机等企业展位规模宏大,产品品类齐全,产品线宽却深,回顾历年这些企业参展情况可以看出来,这些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逐年提高,产品线越来越全,竞争实力蒸蒸日上。

现实竞争格局也与这些企业在展会上的表现不相上下,从市场表现上看,中国一拖在拖拉机制造领域仍是国内市场的翘楚,六十多年还没有人能撼动其老大的地位。整体看,近几年,雷沃、中国一拖、中联重科等企业竞争实力越来越强,在这些企业身上“马太效应”市场规律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除了这些耀眼的明星,在展会上,我们能看到的是大量中小企业。按正常市场规律,在市场进入成熟期后,随着”“马太效应””凸现,行业内那些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会快速减少,最终绝大部分会彻底消失。但中国农机市场恰恰相反,我们在展会上能看到这种相悖的现象:一边是雷沃、中联重科等巨头企业不断壮大,一边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断涌现出的平凡企业,这可能是与中国农机市场多样性、地方政府保护本地企业等原因有关。

三、做大做专愈演愈烈

在中国,对于那些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可能做“专”和做“大”委实是个两难的选择。因为按产业规律,一般情况下,做“专”意味着只能在一个狭小的领域发展,不可能做得很大,而做“大”做“强”从来都是中国企业家的终极目标。

本次展会上也能发现这种现象,比如今年刚刚并入中农集团的山东巨明公司,本来是专业生产玉米收获机的一家企业,但这次展会上却展出了玉米收获机、小麦收获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十几款产品,俨然已经是一家综合多元化制造企业,另外在主板上市的资本市场的“新星”星光农机据说已经开始研制大马力拖拉机和玉米收获机,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便可以看到星光农机的拖拉机和玉米收获机“新鲜出炉”了。

而那些多元化的先行者则在多元化道路上走得更远。中国一拖拖拉机和中联重科这次重兵布阵农机具,在现场展出的产品上都配置有高端农机具产品,中联重科还进入了甘蔗种植领域——本次展会上展出了一款自走式甘蔗联合收获机。

四、智慧在民间,创新在小企业

如果你想捕获“新、特、奇”的产品,那你首先得是个有心人,因为这样的企业往往不是在大牌云集的综合馆,也不在特装馆,那些散落在各个展馆之间道路两边和走廊里的地摊上可能会让你有意外的惊喜。

比如你会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几款履带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一堆农机具旁边发现一个叫“新叶尼赛”的巨无霸大型履带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这款玉米机涂着迷彩装,看惯了千篇一律的红色,乍一看这涂了迷彩装的大家伙,一时间还真有点不适应。笔者在过道上发现了一台树莓采摘机,无论是做工精度还是外观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另外笔者还发现了一台大葱全程机械化机器,这台机器更换不同的部件后可以完成大葱起陇、移栽、打药、施肥、挖掘、打捆等功能,堪称“农机中的神器”。

如果你有耐心,并且对那些草根企业没有偏见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在你身边很不起眼的地方正等待着你去发现。

智慧在民间,创新在中小企业并不是诳语,事实上,中国农机创新的动力和源头都在中小企业,比如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粮食烘干机、南方型籽粒型玉米收获机、微耕机、花生收获机、自走式喷药机等,这些产品不一定是全新的产品,但是在国内最先引入市场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反而是那些大企业,往往是看到这些产品有市场前景时才跟随,利用大企业的后发优势高调切入,然后夺取了这些小企业好不容易取得的市场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应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要保护那些弱小的中小企业,要保护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五、零部件企业由幕后走向前台

今年农机零部件分特装馆和普遍馆,其中特装馆中大佬云集,国内龙头企业悉数到场,如变速箱大王浙江海天,车桥龙头谷合传动,液压巨头国瑞液压、生力液压、长源液压、力源液压等,胶带大王无锡中惠、马鞍山锐生,链条龙头青岛征和、德清华宇等无一缺席。

除了国内龙头企业,国外零部件跨国公司也有不少参展,德国力士乐、美国丹佛斯、美国伊顿液压三大巨头比邻而居,另外生产胶带的美国卡来、韩国东一等外资企业也展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从展位特装水平和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看,农机核心零部件企业已经可以与整机制造企业并驾齐驱了,从现实情况看,近几年国内农机零部件行业也逐渐由幕后走向了前台。

“零部件强,则主机强”,中国要从农机制造大国变为农机制造强国,首先要变为农机零部件制造强国。《中国制造》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合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农机后市场时代的到来,也将为农机零部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期待国产农机零部件企业有更好的表现。

六、产能过剩严重,同质化竞争加剧

产能过剩和同质化是孪生兄弟,在中国市场,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在展会上笔者发现针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侵权、抄袭现象没有减少而是变本加厉。

据粗略统计,今年展会上至少又新出现了十家大中型拖拉机制造企业、十家玉米联合收获机制造企业。新出现的拖拉机企业重点是针对约翰迪尔的产品进行仿制,在有些企业的展位上,不但产品外观做得和约翰迪尔一模一样,甚至其企业名称和商标也仿得难辨真伪。其中有一家企业展出十几款的拖拉机产品,每一款款式、颜色都不一样,走近一看,原来每一款都是模仿一个知名品牌的爆款产品。在这个展位上,你能发现约翰迪尔、东方红、久保田、东风农机等知名企业产品的影子,甚至连拖拉机中的“贵族”兰博基尼也惨遭仿冒。

靠仿冒仿不出来一个农机制造强国,在此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农机鉴定机构,该切切实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了,对于那些不劳而获的企业请坚决打击,至少不能让他们进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因为如果长期对不劳而获纵容姑息,就会鼓励“剽窃”,中国农机工业就永远强大不起来,中国农机化也会永远受制于人。笔者认为,在中国农机化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多花一些探索的时间,多下些“笨”功夫,因为老祖宗早已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展会年年看,岁岁感不同。以上只是撷取展会上很少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

----------------

信息无需多,每天看精选

请   安徽中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新三板上市企业,股票代码:。公司成立于年12月,主营产品为智能节能烘干装备、履带式拖拉机、植保机械等新型农业装备。发展之需,诚邀有志之士加盟,共谋发展,共享价值。

  有意者请发简历至:pjs

vip..   联系人:程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qj/15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