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ldqu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0.html

年6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吴文良教授主持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结题验收会议在北京圆山大酒店召开。会议邀请了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邹萍处长、扬州大学戴其根教授,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王靖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吕家珑教授等担任验收专家,江西省丰城市农业局刘宏宇高级农艺师、山东省博山区农技推广中心李光忠高级农艺师和黑龙江省方正县蒋立德研究员作为技术用户代表参加验收。项目验收会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钟大森处长主持,由扬州大学戴其根教授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

项目首席科学家吴文良教授代表项目组就研究目标、内容,项目总体执行情况、主要研究进展与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汇报。项目十二个任务主持人分别就任务完成情况和标志性成果向专家组进行了汇报。验收专家听取汇报后,对项目研究成果,以及项目在制约我国富硒产业发展关键性技术突破等进行了质询和讨论,并对项目形成的富硒农产品种植、加工、标准、信息追溯给予了肯定,项目建立的生产技术-产品标准-产业联盟的技术推广与示范模式,带动了我国富硒农业产业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向功能性农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全面且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同时,项目财务验收也顺利通过。

据悉,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的标志性成果包括:构建了土壤硒资源和环境影响评价体系,阐明了土壤硒资源与作物吸收利用关系,明确了黑龙江省、江西丰城、山东博山、内幕武川土壤硒资源水平和分级指标;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富硒农产品生成技术体系、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明确了30余种作物富硒特征和调控途径,开放了腐植酸硒肥、纳米硒肥、富硒生物有机肥等新型专用肥;形成了以硒技术保持为核心的主要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明确了硒元素在富硒农产品加工中的迁移和损失规律,开发了谷物、果汁、蛋白粉、葡萄酒等产品的富硒加工工艺和系列产品。项目申请国家专利48件,审定新品种4个,制定标准13项、技术规程38项,开发轻简化实用技术27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96篇,培育研究生63名;建立实验基地11个,示范基地47个,中试线6个,带动企业14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7个;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人次,农民人次;完成调查研究报告7份,政策建议书4份;省部级奖6项。项目建立了我国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产品标准-产业联盟的技术推广与示范模式,成立了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覆盖全国26个省市。项目成果在江西、山东等13个省24个市县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总示范面积达到86.3万亩,增加经济效益5.5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吴继红教授、孟凡乔教授、李花粉教授、郭岩彬副教授、乔玉辉副教授,赵桂慎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王磊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史雅娟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涂书新教授、山西大学魏学红教授、南昌大学朱建航教授、长江大学邢丹英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方勇副教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李顺国研究员、丰城市中国生态硒谷现代农业管委会邹晓阳主任及各单位博、硕士研究生、共计70余人参加了项目结题验收。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促进全民科学补硒!

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致力于做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力的推动者和行业沟通桥梁,推动中国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联盟以平台、桥梁、智库、服务为核心职能,为富硒农业领域相关机构、企业之间交流、交友、互相学习、合作发展提供平台;做研究并实践中国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智库;在学术交流、产业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及标准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为硒产业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联盟办公室:杨云迪(主任)

联系10-

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qj/14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