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7日新闻速览
本地新闻资讯
巴彦淖尔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开展动物卫生监督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来源:巴市农牧网
为加强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基本原则,按照自治区、市委和市农牧业局统一部署,依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年12月19日至12月25日,市动监所会同市兽医局对七个旗县区14家屠宰加工企业、7家大型养殖企业、1家无害化处理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详细了解了兽药等投入品使用情况,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情况,养殖档案记录及屠宰加工企业“瘦肉精”抽检情况,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等情况,对个别企业存在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并要求在限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确保元旦、春节及全国和自治区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和畜产品安全。
临河区以“绿色崛起、赛过江南”为奋斗目标在六方面谋求新突破
来源:巴市政府网
年,临河区将以“绿色崛起、赛过江南”为奋斗目标,在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中谋求新突破,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美丽幸福新临河。
年,临河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促进五化协同,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绿色崛起、赛过江南”为奋斗目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努力把临河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现代产业发展的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先导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美丽、幸福新临河。
在具体工作中,临河将全力在六个方面谋求新突破:做精农业、做大工业、做优服务业,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上有新突破;做靓城市、加强生态建设、提升文明水平,在统筹城乡建设上有新突破;率先完成脱贫攻坚,认真做好创业就业、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办好民生实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有新突破;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全面推动对外开放,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突破;不断提升依法治区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在加快建设和谐临河上有新突破;从严加强思想教育、从严加强干部管理、从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严抓好作风建设、从严预防和惩治腐败、从严落实党建责任,在从严管党治党上有新突破。
乌拉特中旗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来源:巴市农牧网
乌拉特中旗成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建成气相室、样品处理室、天平室、液相室、微生物室、检测前处理室等功能室,配置检测仪器48项。开展蔬菜农残速测批次,合格率%。完成旗食安委下达的年70批次国检任务和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下达的34个蔬菜样品农残抽检任务,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全旗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60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有机农产品基地完成20万亩,主要有旱地小麦、荞麦、莜麦、马铃薯和玉米等。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重点乡(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的认证工作。今年新申报德岭山水库的鲤鱼、鲢鱼、富兴农贸合作社的香瓜为无公害农产品。
开展“三品一标”监管工作,旗现有9家“三品一标”认证单位,共开展了两次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规程制定和实施、生产记录执行、投入品使用管理和包装标识等情况,并与企业签定了“三品一标”质量管理及标志使用承诺书,承诺书中明确规定用标期间,保证严格按照有关“三品一标”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标志管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和包装、销售,同时严格按照认证证书所标内容,规范使用包装标识。
巴彦淖尔转型增效奏响农牧业发展新强音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隆冬时节,低温寒潮的来袭阻挡不了我市农牧业发展的热度:在全市各地的温室大棚里,是满眼葱绿、暖意融融的景象——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让巴彦淖尔的农民不再依赖于春种秋收;在圣牧高科、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高速运转,产品源源不断输出——农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让企业发展空间增大,农民得利……
站在年末回望这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巴彦淖尔农牧业不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农牧业绿色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的现代农牧业创新发展之路。
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成为总基调
先来看一组数字。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了.5万亩,创历史新高;建设科技示范园区49个,核心区面积10.4万亩,辐射面积50多万亩;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8万亩,累计达到.9万亩;有机肥施用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均达到耕地总面积的1/3,绿色防控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全市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规模化龙头企业家,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8%……
如今,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市农牧业转型增效、加快发展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我市农牧业部门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产量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各种高产高效农作物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跨上新台阶,奏响了全市新型农牧业发展的新强音。
据农情统计,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5万亩;粮食面积万亩,同比减少60万亩;经济作物万亩,同比增加65万亩;牧草18万亩,预计粮食产量58亿斤。畜牧业方面,今年全市牲畜饲养量.3万只,预计年内肉类产量31万吨,禽蛋产量吨,乳类产量51万吨;牧业年度羊饲养量.5万只,羊存栏万只,羊出栏.5万只;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园区)今年已开工建设个、累计建成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8%以上。
科技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加强
全市建设完成或建设中的科技示范园区共49个,其中市级15个,旗县级34个;核心区面积10.4万亩,辐射面积50多万亩;重点示范推广了耕地机械深松、秸秆还田培肥、控肥增效、盐碱地“改排提增”等配套技术,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和管理水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严格实施“三控一增一防”技术,年亩均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5%,亩均农药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有机肥施用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均达到耕地总面积的1/3,绿色防控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农畜水产品监督检测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自治区对我市抽检样品合格率均为%。
农村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
年,我市整体推开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各旗县区均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后旗作为自治区试点,圆满完成了草原确权试点工作各项任务,顺利通过了自治区验收;前旗、中旗、磴口三个旗县草原确权工作已完成所有承包牧户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有序推进,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9万亩,流转土地进行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的主体有个,经营面积44.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5.6%。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积极推进,今年我市争取万亩“改盐增粮”项目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立项支持,建设“改盐增粮”试验示范片26个,示范面积3.7万亩,开展试验示范8项。全市施用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2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8.2%;大范围内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以向日葵秸秆还田为主、小麦留高茬还田为辅,完成秸秆快速腐熟还田20万亩。
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建设步伐加快
目前,全市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规模化龙头企业有家,其中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级68家、市级家,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8%;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家,培育合作示范社家;有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占全部龙头企业70%,其中家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我市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依托乳、肉、绒、粮油、番茄、瓜果蔬菜等优势产业,用好用活“互联网+”思维,利用羊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等七大平台,开展现代新型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互联网与现代农牧业和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其中渤海商品交易所五原营业部日线上交易额在1亿元左右,交易总额累计达亿多元。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企业92家、产品个,9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建成“三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万亩;修订完善主要农作物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5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