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升级背景下制造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提高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决定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和地位。当前,全球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仍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和创造就业的重要引擎,制造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仍在上升,前景广阔。据麦肯锡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年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出口交易中的比重达70%,研发投入占77%,是创新活动最为集中的领域。三十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业态创新等服务活动正快速融入制造业中,并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面临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年5月19号,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一、我国制造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成就

近十年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从国际对比来看,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到年上升到6.0%,居世界第四;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已达到20%以上,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机械制造业中有4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自19世纪中叶迄今,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我国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7.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9%。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40.5%,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在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汽车产量由年的14.9万辆增加到年的.4万辆。其中轿车万辆,而年仅有0.5万辆;家用电冰箱由年的2.8万台增加到年的.8万台;彩色电视机由0.4万台增加到1.4亿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年产量分别达到18.1亿台和3.1亿台。

总之,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使供给能力大为增强,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国消费品生产不仅能基本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很多商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二)我国制造业问题:大而不强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

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领军企业发展不足。

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并且我国企业在品牌设计、品牌建设和品牌维护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品牌化发展滞后。年,在世界品牌强中,我国内地仅有29个品牌入选,远低于美国、法国和日本。

2.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年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3.3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赖进口。例如,年,我国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进口额超过了原油,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活动不够活跃,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3.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水平与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也很不相称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4.3万家,工业增加值达到21.07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但中国内地地区进入“世界强”的工业企业仅36家,领军企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汽车制造,中国企业还停留在国内竞争的水平,难以到发达国家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在其“家门口”进行有效的竞争。

4.在一些行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处在价值链的相对低端

由于品牌、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中,同生产活动相关的本土价值创造非常有限,传统的加工贸易模式尤其如此。另外,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低端的生产组装活动面临来自低收入国家的严峻挑战。当然,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升级。

5.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发展方式注的重要动力,是打造工业竞争新优势,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条件。不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两化融合仍有巨大潜力可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年我国网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年的58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例如,德国的制造水平、信息化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已经开始推进工业4.0战略。而按照德国的划分标准,我国工业企业整体处于2.0的水平,需要补上从工业2.0到3.0的差距,才能实现4.0的方向发展。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制造模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二、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举措

(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中国制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跨越,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明确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以十年为一个阶段,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建设,并对第一个十年的战略任务和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总体看,《中国制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行动计划。既立足当前,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又着眼长远,着眼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围绕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前瞻部署了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描绘了未来三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梯次推进的路线图。

(二)《中国制造》主要内容

在工信部制定的“中国制造”规划纲要中,计划用三个十年左右的“三步走”战略,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第一个十年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之列;第二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即年,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的领先地位,最终要在建国一百周年成为制造强国。而“中国制造”即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求进入全球制造业强国之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概念:“中国制造”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的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两个目标:总体目标为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具体目标为: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实现又大又强;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项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

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十大重大领域:中国未来十年将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贯彻了“中国制造”的指导方针。这些领域将会是未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最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hyfx/34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