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洲在未来10年内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
2.亚洲地区食物总支出将会翻倍,从年的4万亿增长到的8万亿
3.中国大疆提供的商业农用无人机将会极大地促进农业无人化,智能化,让中国成为可能的农业技术创新发展高地
普华永道、荷兰合作银行和淡马锡上周在新加坡联合发布了《亚洲农业与食品行业挑战报告:收获未来》。
该报告称由于亚洲的人口正在快速增长,而且对于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食物能够满足更安全,更健康,而且更绿色无公害的标准,因此亚洲的食物总支出将会翻倍,从年的4万亿增加到8万亿。
这份报告称,如果未来亚洲地区对于食品发展的研发投资没有跟上节奏,食品公司将会无法满足亚洲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将面临达标食物的短缺。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共计将需要投资万美元。
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亚洲地区作为食物净进口地区,无法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严重依赖通过长供应链从美洲,欧洲和非洲进口食物。
这份报告的数据与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报告内容不谋而合,“总体而言,拉丁美洲,东非和南亚地区是食物净出口,而其他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食物净进口地区。”
这也就意味着,亚洲人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严重依赖其他国家的帮助。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表示,食物在亚洲地区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在历史上,亚洲地区经常因为饥荒而发生朝代更替或战争事件。
此外,全球气候变迁以及人口增长也会让亚洲的食物短缺问题变得更严重。
极端气候会减少粮食产量,改变作物耕种结构。到了,预计全亚洲人均可耕地面积将会减少5%。
与此同时,亚洲人口却会在下一个十年里增长将近2.5亿,这相当于生出一个新的印度尼西亚。
如果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气候变迁,人口增长,以及消费者需求变高,将不难想象到时候食物紧缺的局面。如果我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到时候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在未来十年,亚洲的农业食品行业将存在亿美元的可投资机会,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增加技术和创新。
根据该报告显示,其中将近一半的投资资金都会流进中国的农业公司。
报告认为亚洲的农业食物板块最有发展前景的应该就是中国了,因为中国的农业公司已经正在广泛使用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
深圳大疆公司生产的农业用无人机能够喷洒农药和施肥,而且能够找到农作物传染病的源头,及时制止。
根据无人机分析公司skylogicresearch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年,中国的科技公司提供的商用无人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广泛的商业化的自动化农业让中国成为全亚洲最有希望的农业大国。
因此,中国的深圳,北京,上海以及香港都是非常有潜力能够成为农业食物创新高地。这些地方拥有丰富的农业食品经验,对初创公司更扶持的政策环境,以及众多的富有竞争的人才储备。将这些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将能够极大地推动产业创新和投资。
新加坡和印度的班加罗尔也出现在这份名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