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对于休闲农业的理解局限于通过利用农村资源,发展农村地区旅游,也就是乡村旅游这个范畴,但其对农业的休闲功能理解并不深刻。
相对完整的、休闲农业的定义是,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体验的项目基础,以农业为美丽的景观,以农村为舒适的氛围和场境,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吸引消费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劳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围绕“农”字做活农业旅游。
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万亿级的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的下一个风口!但99%的休闲农业经营者都有这5个方面的误区,而且这些都是致命的!
休闲农业项目规划的常见误区
规模致胜
休闲农业经营者有10亩的面积,希望扩大至50亩、亩、甚至0亩,他们认为把休闲农业经营范围及空间做大,就有机会盈利。但,真正的休闲农业不是做大规模,而是在某一点做专!休闲农庄能打动消费者的可能就是一点。比如:项目创意很棒、服务很好、配套齐全。
活动致胜
活动是休闲农业项目的核心营销。90%的休闲农业老板都希望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吸引客户或者会员参加。但是,几乎很少对消费者、会员、潜在的客户进行需求细分。包括,他们的需求爱好、家庭情况、收入、工作等数据的分析。
同时,消费者或者会员希望休闲农场举办活动是符合他们需求的,并且对活动规范、有序特别看重。甚至,还有些农场的会员对精准的小规模活动兴趣浓厚。
创意致胜
“玩”是休闲农庄或休闲农业项目的核心。因此,休闲农业老板们几乎在“玩”的项目上煞费苦心地搞创意。
同时,85%的休闲农业老板们认为只要让消费者能感觉农庄“活着”,休闲农业项目有创意、好玩,就有机会留住客户和回头客。
其实,创意只是休闲农业项目其中一个手段。在创意、口碑、品牌、服务上,除了创意可以吸引人,90%以上的消费者会选择“服务”。因为,人是有感情的。
模式照搬
其实,这一点从休闲农业老板热衷出国考察的事件里能看出:国外的休闲农业模式成为中国休闲农业老板跟风的重点。
但还是这句话:特色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将休闲农业简单等同于三产融合发展,一哄而上、千村一面的现象比较突出。
没有特色,模式也不能发挥休闲农业的核能!同时,休闲农业的国外模式不一定适合在中国的消费者。因此,学习国外的模式,还要与自己农场的特色结合起来,这才能成功。
头重脚轻
休闲农业到底围绕什么开展?答案:农业!没有农业产业基础的休闲农业,都在面临生死存亡,道理很简单。但当前90%的休闲农业经营者重心都搞错了。都把设施和旅游当做核心,把农业只是休闲农业中的一个附加,甚至做着做着把农业就扔下了。
因此,我们强调休闲农业一定是建立在种植养殖之上的,发挥产业特色,把产业基础做牢、并且带动农民发展,形成共同体。真正实现一产延伸三产,三产拉动一产,这才是成功关键!
些都是致命的!
项目失败的十大原因1、同质化严重
喜欢去古镇旅游的人都知道,全国很多古镇其实都是一个发展模式,仿古的建筑,相似的玩法,尤其是某一地区范围内的古镇,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比如说贵州省的古镇,因为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每个古镇都有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古镇发展就陷入了一个模式当中:同样的仿古建筑、同样的民族风情,除了美食各地可能有所差别,甚至连卖的所谓的特色产品都是一样的。
目前很多乡村旅游和古镇旅游项目大同小异。只要有一个乡村旅游项目做得比较好,之后的就会参照它的发展模式,甚至是完全照搬,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发展。
2、文化挖掘不够
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完全是因为相邻或者相距不远的某个地方也发展乡村旅游。条件都差不多,它们能搞,我们为什么不能搞?于是也没有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地勘察和市场评估,就急急忙忙招商融资,大开阔斧搞起来。因为没有对乡村旅游业足够了解,甚至对乡村的资源、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没有去详细了解和挖掘,最后搞出来的旅游多数都停留在单纯的观光旅游上面,最多搞几个农家乐和几家小客栈,每天接待的游客就那么几个。而且当地人服务意识差,无法形成良好的旅游口碑,游客还会越来越少,直至最终荒废。
项目不仅没有为农民增加收入,而且把良好的乡村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3、缺乏旅游管理人才
很多乡村旅游景区为减少管理成本,就在本地随便招了几个人对景区进行管理和运营,有的甚至就是几个村管干部在管理,有的可能还会在村里找几个低保户作为临时管理员,为他们解决工作问题。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旅游管理是非常专业的学科,就必须要专业人士来负责。
4、规划太整齐划一
整齐划一不好吗?这要分地点。
现在去一些乡村,总能看到整齐划一、色彩样式相同的房子,平整笔直的路面。看起来似乎整洁漂亮,其实与大自然不协调,与农村本味不协调。对于看惯了城市整齐划一的市民来说,再来农村看同样的复制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5、太高大上
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乡村,游客去农村主要还是想要体验乡村特色和风情,如果把乡村开发得太过豪华,太过高大上,反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的意义。开发乡村旅游,万万不能摒弃了乡村的质朴与自然。
6、忽视了现代文化的培育和开发
一提到旅游文化打造,一般就注重传统文化挖掘,试图寻找历史的内涵。实际上,如果能够在现代文化娱乐体系方面下功夫,也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这个方面,就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各种文化人才,比如诗书画唱舞文等各个方面。
7、整个旅游项目与村民无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定位上,要确保“姓农为农”的根本宗旨不动摇。一方面是因为开发田园综合体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只要农民当家做主,把乡村旅游项目当做自己的,他们才会珍惜,才有干劲,才回主动去维护景区形象。
8、乡村原味不够
乡村的原味不只是自然风光,更要融入乡村的生产、生活,乡村的淳朴风俗,以及乡村的社会治理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治理方式,宗族、家族,包括今天的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等等。这些原味是要结合乡村的现实,不要刻意去打造,从而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乡村图画。
9、不懂传播乡愁
乡村旅游,怎么进行传播?传播什么东西?当今时代,传统媒体、新型媒体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尤其新型媒体更为快捷、直接,鲜明的构图、视频,很能引起游客的兴趣。但是主要传播的是美景,以及好玩好吃的东西,往往一闪而过,难以激荡人们内心深处的心境。那么,真正让人安放心灵、追求恬静的乡愁及乡村意境,又该如何传播?该如何展现?这是开发商需要重视的问题!
10、忽视软环境治理
地方抓旅游,往往注重硬环境的建设,却忽视软环境的治理。比如宰客、服务差,这些在大景区的通病,也在本应淳朴的乡村旅游中出现,这就大煞风景了,也失去了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顶层观筑是农旅规划设计的引领者,文旅产业的倡导者,农旅产业的智创平台,我们专注于农业特色小镇、文旅康养、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旅项目开发、文创主题游乐设施建设等,努力成为中国最有价值规划设计和建造运营的农旅文养全产业链智创平台。
农业园区
田园综合体
乡村民宿▲
农业特色小镇
全域旅游
康养休闲
我们整合集团二十年的建筑设计与实施经验,汇集全国五湖四海的设计团队,融合欧美多元文化背景的创新创意,造就了我们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
我们整合专业旅游策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给排水设计、暖通设计、结构设计、生态绿化设计等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组合叠加的头脑风暴,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多维度专业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咨询(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