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过去,从办公、娱乐到网购、社交、出行等,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软件。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将更加依赖软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软件作为数字化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信息产业一直面临“缺芯少魂”之痛,不仅芯片是短板,基础软件领域发展也非常落后。在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与芯片领域一样,基础软件国产化也被业界公认为一场没有退路的“突围战”。
那如何突围?如何追赶?前方的路还有多远?
基础软件国产化刻不容缓
过去二十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猛。根据工信部统计,从年至年,中国软件市场整体规模实现了倍增长,美国为3.2倍。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在全球软件产业的占比已达24%。
然而,如果把中国软件产业比作一棵大树,这一枝繁叶茂的靓丽风景背后却藏着大隐患令人担忧。根据华西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市场外资占比分别为92.9%、64.8%和51.1%。我们熟知的微软Windows、谷歌安卓、苹果iOS、Oracle等基础软件市场都被欧美企业牢牢把控。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开发工具等基础软件,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根基,被誉信息产业之“魂”,但我们在这方面却非常孱弱。根基不牢,楼盖得再高也不稳。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如此孱弱的软件根基难以撑起我国数字经济这座高楼,甚至有随时成为危楼的风险。
近年来,从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被美国软件MATLAB“断供”,到美国设计软件企业Figma封禁大疆等企业账号,再到俄乌冲突爆发后谷歌、苹果、亚马逊、微软、SAP、Oracle等科技巨头和软件公司纷纷停止面向俄罗斯业务,这些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加速基础软件国产化,才能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支撑我国数字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软件开发工具不容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