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生态循环生产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点亮文章右下角“在看”,让更多需要的人可以看到

1

生态循环农业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年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

一、物质再利用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比如沼气综合利用,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物质再利用模式可以做到就地取材,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二、减量化模式。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以进行绿色或者有机食品的认证。不过,农业减量化生产方式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势必也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增加,对消费者的接纳能力是个挑战。因此,发展减量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者需要提前进行布局。比如创设商品品牌,并进行营销运作,用品牌来支撑农产品的成本上涨。三、生态产业园模式。农业产业园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途径,通过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产品与艺术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拓展农业功能。

3

典型案例分析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阶段性的农产品供给过剩和总量不足并存、农民增收缓慢等难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可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还能破解诸多难题。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国果业产业发展也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向着产业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时代需求。而其中苹果产业在我国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循环发展的理念,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对国家苹果产业体系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苹果产业生态循环发展,积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苹果产业发展格局;发展苹果产业生态循环,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优化苹果产品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苹果产业生态循环生产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为物质再利用模式,有“果一畜一沼一草”生态循环模式、“畜一沼一果”生态循环模式、“果品一果汁一果渣一养殖”、“旱作农业一养殖一有机肥一有机果”、“苹果一双胞菇一有机肥”、“畜一沼一林一果”、“林果一牧草一牛羊一沼气”等多种具体生态循环发展方式。下面以两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其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山西万荣苹果产业生态循环生产”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黄河东岸,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富含有机质,有生产水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世界上最适宜栽培优质苹果的生态区之一。全县耕地面积10万亩,果树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苹果35万亩。年,万荣县立足苹果产业,开始规划创建覆盖6个乡镇,84个行政村,占地38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改造老果园,改换新品种,示范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年7月,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在这片面积38万亩的水果种植带上,万荣县正立足优质苹果、桃生产基地现有的产业集群,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规划建设具有独特功能定位的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区、现代苹果电商集聚区、现代苹果产业拓展区、现代苹果链条延伸区、现代苹果农旅融合区、现代苹果加工集散区六个区域,并通过拓展深化,形成示范辐射效应,建设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园区示范引领,年全县苹果总产量11.55亿公斤,出口水果.7万公斤,出口创汇万美元。技术管理上,在全县大力推广了“大间伐、双套袋,强拉枝、高光效,有机肥、生物药”等现代果业管理技术,着力加强土肥水、疏花保果、“膜+纸”双套袋、病虫害防治、果实成熟期精细化管理和采后分级、贮藏、销售等配套技术,尤其是“膜+纸”双套袋技术在整个晋南地区独树一帜。示范推广上,在全县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示范园,培养了一大批苹果管理能手、土专家,大力开展传帮带,推动了万荣苹果管理技术的提档升级。基地建设上,创建了0万亩的“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亩的精品苹果示范园区,尤其是实施了“苹果主题公园”项目,成为苹果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的标志项目,大力建设“优质果业县”。品牌创新上,近年来大力实施“文化+苹果”工程,开发了VC金苹果、雪果、善果、八仙果等各类文化果,将万荣文化融入苹果产品中,提升了文化附加值,并涌现了“华荣”、“后土情”、“晋魁”等一批果业企业品牌。产业发展上,引进了北京汇源集团、中鲁果汁等果品深加工企业,引进了“天天香”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废果枝快速发展了香菇产业,建起了百余家果品贮藏企业,果库遍布全县。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南张乡菇菜主题园区天地祥芮香菇生产基地,建设投产了占地平方米的菌棒生产车间,有个出菇棚,立体菌架上排列着一排排的菌棒。这些菌棒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每年修剪苹果树后废弃的树枝,用苹果树的枝条作为原材料加工菌棒,可以让万荣香菇种植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又能保证品质。香菇采收后,所有的菌棒会混合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再返回果园,进行废物再利用,围绕果业发展形成了‘树枝—菌菇生产—菌渣—有机肥料生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大促进了整个园区发展的绿色生态化。利用果木种出的香菇肉厚柄粗,菇形圆整,尤为特别的是,因为用苹果木种出,除了菇香浓郁外,还有淡淡的果味。目前万荣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天天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已发展香菇栽培专业合作社9家,建设香菇生产基地30个。园区年加工香菇余万棒,年生产香菇吨左右,年产值约4万元,香菇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万荣苹果产业链条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万荣县还积极探索林下种养新模式,在千亩果园里,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果园生长的菜、草、药种植和家禽养殖,为果农增加了三成收入。通过农牧结合、种养加循环,扩大畜禽饲料产量和品种,培育引进果树枝条和畜禽粪便加工企业,拉长丰富农业产业链条,提高果业及关联产业的产出值。万荣围绕苹果生产已经形成了“果枝—菌菇生产—菌渣—有机肥料生产”以及“果—果汁—果渣—养殖—猪粪--沼气—沼渣—还田于果”两条循环产业链,构建起了万荣苹果产业发展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甘肃静宁苹果产业生态循环生产”静宁县是农业大县,现有耕地万亩。境内以山旱梯田地为主,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慢,是省内扶贫项目中,重点进行扶贫和管理的区域之一。自从年开始,该地区就围绕着水果农产品产业进行了相应探索,并积极的进行沼气联合发展,探索出二者相互融合的全新发展路径,逐步推动了当地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在进行区域范围内的农产品经营和发展中,通过联合组织经营的方式,也扩大了当地畜牧业的养殖发展水平,发挥了显著作用。“畜一沼一果”生态循环模式,在果园建设沼气池,发展养殖业,果农依靠果园树下生长的低秆作物或饲草养殖猪、牛、羊、兔、鸡等畜禽,其粪便生产沼气,沼气可以用来做饭和照明,沼渣、沼液是果树生产良好的有机肥料。使用沼肥可以提高果树产量、改善果品品质,沼液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糖类等营养物质,养分高,作为苹果根外施肥肥效显著,并对苹果病虫害有防治作用;沼渣是优质固体肥料,养分丰富、全面,不仅能满足果树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还可以改良土壤。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加上果园种草,可以解决果园有机肥肥源紧缺的问题。使用沼肥,一般可增产10%以上,优质果率上升70%以上,并且果农可以节省肥料投入、防治病虫投入及煤、电费等。“畜一沼一果”生态循环模式,可以使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延长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形成“畜多肥多一肥多果多一果多钱多一钱多畜多”的互补良性循环。静宁县坚持贯彻落实“以畜养沼,以沼促果,循环利用,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对于当地的水果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推动了当地农业进入到了循环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当中。此种发展模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并且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4

生态循环农业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将种养殖(植)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一定渠道进行转换,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种植业施用有机肥就可以不用或少用化肥,降低了种植业的种植成本。同时,部分作物和秸秆直接用作养殖业饲料,也降低了养殖业的饲料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种养结合,能消纳畜禽粪便,直接减少粪便污染,同时,将畜禽的粪尿经处理后制成有机肥,能消除对地表地下水资源、土地和小气候的污染,减少对人畜、动植物病虫害的蔓延。长期施用有机肥,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和更新,腐殖质的存在对去除土壤中有毒物质如汞、镉、铬等重金属的污染有很好作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第三,提升农产品质量。减少化肥使用,使用有机肥,有机肥营养物质释放缓慢,进入植物细胞后无需消耗大量能量和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如糖分和有机酸等。所以,作物积累的糖分多,且很少有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农产品质量好。第四,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整体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升级农产品市场定位,提高农民收入,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模式。第五,延伸产业链条。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如万荣苹果农膜可以回收,加工成绳子及工艺品的填充料,延伸了产业链条。苹果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是对农业新的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推动了苹果产业向高效化、绿色化、生态化方向发展。苹果产业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处理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关系提供经验与模式。同时产业的循环生产也打破了传统农业在发展路径上的依赖性,为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智能化、清洁化和标准化助力,推进农业向绿色高效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作者:杜言辉/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文章来源:本文选自《中外农业概览》总第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hydt/14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