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研好书丨钟甫宁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及发

—钟甫宁—

摘要

本文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发展前景,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比较优势丧失的“危机”。要减缓这一“危机”,不仅需要提高各种技术的效率,还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文章认为,在更广泛的领域通过外包服务实现环节规模经济,不仅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的经营制度创新。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农业农村方面的典型表现是,农业GDP按实际价格计算每年增长4.4%,农民人均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增长速度是7.7%,粮食生产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但是在这些了不起的成就背后,潜在的危机是我们失去了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来源有很多方面。从经济学的视角,如果单纯看资源禀赋,中国粮食生产失去比较优势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过去几年农业一直存在的“三高”现象,即库存、生产、进口同时增高。这说明生产成本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竞争者,而且生产超出了经济合理的范围。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相关年份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从年到年,中国粮食生产中雇用劳动力日工资从18.8元上升到.4元,平均每年增长16%,比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快很多。今后的技术进步会进一步减少单位面积上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劳动力成本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还会加大,劳动力成本将以超过人均收入的速度增长。

总体来讲,资源禀赋、人地比例问题决定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力必然低于农业资源禀赋丰裕的主要生产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要素替代,二是产品替代。前者直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后者减少了单位产品价值中的劳动力成本,且更均衡地使用劳动力,大大减少季节性失业,缩小人均收入和劳动力成本的差距。

要素或产品替代取决于多种因素,除了需要一定的技术、经济和自然条件以外,还有需要经营制度的变革。以机械替代劳动为例,机械外包服务需要相当的规模,小农每家每户几亩或十几亩地,如果需要农机外包服务的话,一定要有适当的组织,必须通过某种形式达到一定的规模,满足农机服务者的要求。如果制度变迁过于迁就当前状况而不根据可预见的情况做出相应变革,将来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大。

从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演变的过程,就能更清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过去土改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hydt/137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