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年初,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过“十二五”的努力,全国农机总动力连续迈上10亿和11亿千瓦两个台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农业机械化进入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快速迈进的时期,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方面专家学者均认为,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功能作用将越来越强,领域将越来越宽,环境将越来越有利。综合判断,“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持续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将“农业机械化”列入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中国制造》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制定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规划》明确,“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眼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和滞后区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路径,推动农机装备、服务组织和作业水平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围绕“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怎样发展”,明确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供需两端发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分类梯度发展、坚持协同合作推进的五项原则。这个思路着眼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要贯穿“十三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整个进程。
信息来源:农业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