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市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坚持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技进步改造农业、现代产业规模提升农业、现代电商营销推进农业发展的思路,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变步伐。抓组织,助推农业特色产业专业化。以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体系。我市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好蔬菜、茶叶、花卉等农业示范型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漳平东坑蔬菜专业合作社、漳平市吾祠乡厚德萝卜专业合作社、漳平市厚福蔬菜专业合作社、漳平市璞玉茶叶专业合作社、万盛花卉专业合作社、十里花街花卉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有拉动能力的农村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技术指导、产品流通、加工储运、质量标准与无公害认证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合理布局、科学种养,有效缓解了种难、卖难、技术获取难等问题,切实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成为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平台。目前,全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淘宝电商分别发展到个、个和20余个。重科技,打造农业特色产业精品化。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注重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中的核心作用,努力构建生产高标准、产品高品质、产业高附加值的农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按照“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我市选择既富有地方特色又适合市场需求的漳平水仙茶、蔬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形成农业品牌发展的“大合唱”。同时引导、支持企业积极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开展优质名牌产品的申报认证。目前,无公害蔬菜产品发展到10个,龙泰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得到安全认证,产品出口东南亚多个国家。建基地,力促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特色高效农业园区,培育一批以萝卜、辣椒、西红柿、花卉、水仙茶、高山乌龙茶等为主导的特色园区,做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现代化。同时,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防抗台风减灾能力和产出水平。目前,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3.8万亩,花卉面积1.8万多亩,茶叶面积10万亩以上,智能温控大棚、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近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育龙头,带动农业特色产业标准化。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引导和扶持并重的原则,着力打造了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家,以粮食、畜产品、土特产品为原料的产业链条不断拉长,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张保民)
via漳平新闻网
漳平新闻网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癜风能传染吗专业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