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前景和政策分析

一、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国家旅游局10月8日发布的《年国庆节假日旅游统计报告》显示,今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75亿人次,比年国庆节增长10.9%;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增长15.7%。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一片大好趋势,伴随着美丽中国口号的提出,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挂钩。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呈现着一下趋势:

1.生态旅游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生态旅游活动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2.体验式旅游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的旅游消费观念也逐渐成熟,原先的大众化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旅游者对于游览环节中的“体验”需求日益高涨,更渴望追求休闲化、互动化、趣味化、体验化的旅游经历。

3.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旅游的最高端表现形式,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地吸引力的核心来源,也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文化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旅游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的重点,是世界旅游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酒店业的发展前景

1.绿色、主题酒店的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般的住宿设施已经无法再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入住具有当地文化主题的特色酒店,游客的需求推动着酒店业向绿色环保,主题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2.酒店集团化发展

随着酒店业竞争的加剧,我国现有的酒店集团,也包括刚进入和计划进入酒店业的投资者,将通过不断扩大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打造实力强大的超级酒店集团,实现规模化、连锁化竞争优势,向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三)农业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设施力,这为化产业勾勒出了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农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出现以下趋势

1.有机农业会迎来新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升级农业发展模式”这意味着可持续有机农业的比重将会加大。高值化农业是开发商期望的,这样一来,通过国外专家引进,充分借鉴和汲取国外农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2.循环经济与低碳农业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将会再次把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再次推送到市场大众面前。

3.休闲农业市场广阔

休闲农业是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举措,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也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式。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的消费意识、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改变,故而游客在选择游览对象时更加注重原生态、文化体验、绿色健康。因此,休闲农业也就成为了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选择之一。休闲农业建设又需要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酒店建设的主题化。因此,农业、旅游、酒店可以相互支撑、共同发展从而形成合力推动休闲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二、国家对旅游、酒店、农业的扶持政策

(一)旅游政策:

1.年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旅游业的发展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完善旅游发展政策。

(1)创新发展观念。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2)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

(3)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在城乡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国民休闲度假需求。发挥中医药优势,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产品。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支持传统戏剧的排练演出场所、传统手工艺的传习场所和传统民俗活动场所建设。

(5)大力发展老年旅游。结合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休闲养生度假产品。抓紧制定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

(6)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开发建设一批新的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7)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8)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修建旅游设施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2.年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认为: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

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向社会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纲要》指出:要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鼓励开展城市周边乡村度假;加强旅游休闲的基础理论、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升旅游休闲产品科技含量。

(二)酒店政策:

1.《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1号)正式出台,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

2.年8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酒店行业创新发展模式,提倡国民旅游注重休闲、养生、健康、健身,全面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旅游,包括乡村旅游、体育旅游、老年旅游、森林旅游、研学旅游、海洋旅游、医疗旅游等;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金融方面进行扶持,甚至支持上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年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向社会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纲要》指出: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营造居民休闲空间。发展家庭旅馆和面向老年人和青年学生的经济型酒店,支持汽车旅馆、自驾车房车营地、邮轮游艇码头等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业政策

1.年10月11日,全国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的目标,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将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更加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氛围营造,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经营主体守法经营、城乡居民文明休闲的发展格局。

国家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必须遵循“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正确处理好市场决定与政府引导的关系,按照“供给产业化、产品品质化、营销信息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使休闲农业在经营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政府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休闲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强化管理推动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和加大公共服务,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环境。

2.发改委:今年政府对农业、农村投资规模将超去年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还将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加快破解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难题。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制定新增农业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的具体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投资项目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和实施。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切实防止土地经营“非粮化”倾向,合理设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准入条件,鼓励工商资本从事适合企业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年05月2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扩大‘三农’保险广度和深度

5.年2月22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

(1)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按照统一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分类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各地有序发展。

(2)创新发展模式,塑造产业特色。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利用农业与生活资源,以休闲度假和参与体验为核心,拓展多元功能,发展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庄。突出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拓展教育示范功能,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时空景观,发展农业观光园,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丰收景象。挖掘包装民俗文化,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推进民俗村发展。

编辑:中国文化旅游报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fz/6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