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四川日报大版面聚焦遂宁乡村旅游发展,以下为部分重点内容摘要。
(四川日报5月18日第14版:市州观察·遂宁)
前言:围绕乡村旅游做加法,还不富裕的罗家桥村有了四季不断线的漫山果林,有了方便观光和生产的环山产业路,还有了村口现代农业观光项目,全村脱贫的希望被点燃。围绕乡村旅游做加法,实现节庆活动、现代农业产业和扶贫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让旅游资源有限的遂宁,在广袤的山野中找到了旅游发展的空间。(蓬溪县以天福万象现代农业博览园、智慧农庄体验园两个项目为依托,打造了集休闲、观光、垂钓、赏花、品茶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新业态)特色旅游聚人气
桃花红李花白,进入3月,遂宁迎来花期,乡村旅游也进入了黄金期。
大英县桃花美食节、船山区山地自行车骑游节、射洪县第十九届桃花节……以遂宁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为统揽,一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在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
鲜花带来的“美丽经济”,不仅让沉寂的乡村热闹起来,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利用卓筒井片区的万亩桃花,大英县今年首次办起了桃花美食节。赏桃花、品美食,节会前3天,3万多游客涌入卓筒井镇,带动消费上百万元,也催生了一大批农家乐开门迎客。
“要从节庆活动中找到市场,关键是要有吸引人气的核心卖点。”遂宁市旅游局旅游服务中心主任蔡洪安介绍,总结过去几年的办节经验,遂宁已实现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市场化运营,“节庆活动交由市场运作,能及时反应,通过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找到差异发展的路子来吸引游客。”
产业先行有底气
5月8日,遂宁市旅游局规划建设科来了3个人,将一份乡村牧场的旅游发展规划设计递到了科长杨华的面前,请求给予指导。
“这是请外地设计院搞的规划方案,感觉还是要不得,心头没底啊。”这3人来自遂宁本地一食品加工企业,带来的是准备在安居区建设的一个占地千余亩、投资过亿元的大型乡村牧场旅游项目。
“先不要只想着旅游给产业带来多少收益,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考虑牧场本身的养殖产业能否先做起来,能否做出规模,做出效益。”翻看过规划设计方案后,杨华很快找到了“心头没底”的症结所在。
杨华给出建议:“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要认真思考牧场的养殖产业如何在没有旅游附加的情况下也能独立支撑运转起来,这是项目启动的前提。但在牧场规划建设中,应主动融入旅游元素,充分考虑旅游要素配套。前期条件不成熟时,可以统一规划,分布实施,给后期旅游发展预留好空间。”
以成熟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为依托,再将乡村旅游进行恰当嫁接,不仅压缩了乡村旅游的投入风险,同时还增加农业产业项目的附加值。一减一增中,让遂宁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了更多的底气。
旅游扶贫持续惠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遂宁城郊的船山区仁里镇罗家桥村便自发大面积栽种桃树,全村现有桃树面积余亩。但相对单一的产业和较为闭塞的环境,让贫困成了罗家桥村多年甩不掉的尾巴。
罗家桥村如何脱贫摘帽?船山区为其选定了发展花果经济和乡村旅游的路子。去年3月,船山区首届桃花节在罗家桥村热闹开场,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吸引了5万余名游客进村。
“家门口的旅游饭,确实有赚头!”以漫山花果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罗家桥村的乡亲尝到了甜头。
“半月花期,基本上每天都有几千人进村,卖点凉粉也能收入近万元。”罗家桥村的乡亲高兴地谈到,“旅游是让村民增收的长效产业,今年村里脱贫,没得半点可担心的了”。
在扶贫开发中融入更多旅游元素,遂宁还将培育更多的“罗家桥村”。杨华介绍,遂宁将以全市公里农业产业大环线为骨架,搭建起新型乡村旅游的大环线。
▍图文来源于四川日报
▍编辑:李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