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导航、网上挂号、租车应用......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各样的数据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你看到过利用大数据来种菜吗?这不,咱们丙谷镇雷窝村绿怡果蔬协会开始用大数据种植新鲜的蔬菜瓜果。
去年12月底,位于我县丙谷镇雷窝村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建成完工。在孵化中心的现场电子监测大屏上,不仅能清晰看到大棚内每个时间节点的视频画面,还能准确显示土壤湿度温度、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各项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光照、温度等因素的自动监测,并根据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补光等控制。
数据中心工作人员李易奎当我们在实际生产运用中,我们可以在数据上看到一个远程访问的情况,发生异常以后,我们手机APP端和我们的生产组,可以实施远程的控制,进行一个喷灌、浇肥、降温的一个作用。
这栋4层小楼里,隐藏着“大数据种菜”的技术核心,这是我县推动“互联网+农业”在数据集成上进一步优化的尝试。这个孵化中心建立了采集、专家、发布、宣传、物联网、数据库等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大数据决策、虫害预测、专家在线指导等功能,变传统农业为精准农业,变“凭经验种菜”为“凭大数据科学种菜”。
冷天华是米易县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现在他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及时调整蔬菜大棚内的种植环境,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我们整个大棚内利用湿链降温系统,根据我们作物的生长需要来调节棚内温度,整个操作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
通过数据分析后进行系统操作,还能大幅提高操作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人工成本。今年冷天华在示范棚内,种植了8亩番茄,新引进的12个番茄品种,比传统种植出来的番茄苗更易存活,且口感上更香甜。
依靠大数据技术衍生的精细化管理,我县的农业生产科学含量会越来越高,农业大数据激活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潜力。我县将进一步聚合农业大数据,对“三农”提供更加精准服务,实现产业链重构、供应链畅通、价值链提升,打造生态农业、数字乡村,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佳翰
责编:李映波审核:汪洁监制:王莉
法律顾问:庄学飞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联系
目前10万+朋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