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惠研究所—
财惠研究所致力于分析行业发展现状,解读行业最新政策,研判行业发展趋势,为大家提供有趣有料有价值的行业信息。
↓正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中药行业分析报告
清洁投资周麟一、中药行业概况
中药行业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整个中医药行业分为中草药和中成药两大类别,其中中成药工业的收益水平最高。
中药行业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在整个医药行业内部,中成药工业的收益水平较高。中国中药工业与石油工业、橡胶工业等41个工业行业相比,8项经济指标中有7项名列前茅,其中百元固定资产利税率仅次于烟草加工业。中国中药行业发展迅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销售占国内医药市场的四成以上。
二、中草药简介及加工流程
中草药(英文名:ChineseTraditonaldrug):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
中草药的加工流程:主要分为净制、切制、干燥、晒干、烘干五个流程。
净制
除去杂草、泥沙及非入药的部分。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有的需要刮去外皮,如白芍;有的应削去粗皮,如黄柏;有的要除去芦头、须根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如牛膝、青木香、丹参、白芷、前胡、射干、虎杖等;有的要剥去木心,如丹皮。山上的草药蒸、煮、烫某些含淀粉或糖质及粘液质较多的药材,不易干燥,有的同时含有使自身某些成分分解和转化的酶,如经加热处理,使酶失去活力,则能保持药性不致变质。
切制
一些根茎类药材,如丹参、白芷、前胡、牛膝、射干、虎杖、商陆、葛根、土伏苓、玄参等,应趁鲜切成片、块或段,再进行干燥;果大不易干透的果实类药材,如宣木瓜、酸橙、佛手等,应先切开后再干燥;树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肉桂等也应采后趁鲜切成块或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便于长期贮存备用,干燥加工时尽量保持生药的外观、气味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变。
晒干
利用阳光和户外流动的空气将药材晒干。晒干法一般适用于不要求保持一定颜色和不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薏苡、牛蒡子、黄芪、丹皮、杜仲等。晒干法方法简便,但不同药材方法也各异。晾晒时通常把采收的药材摊放于席子上,要注意防雨、防露、防止大风吹散,并经常翻动,促其及早干燥。
烘干
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三、中成药简介及制造工艺
中成药是指用中药制成的药。具体应用中分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医学上的用的,一种是广义的日常生活中用的。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酒剂、酊剂、膏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
中药的加工和生成,主要包括:
1.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中成药。
2.用现代制药方法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
3.专作治病的药酒。
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各种中药丸剂、散剂、冲剂等。
中成药优点:
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省去了煎剂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
中成药缺点:
药的成分组成、药量配比一成不变,不能灵活多变、随症加减。
四、中药行业相关政策
一个行业的发展,首先获益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唯有如此,其发展才会长远。显然,国家是把支持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的,战略性方案的推出可谓接二连三。
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并描绘出高达8万亿元的中医药市场的蓝图;6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以引导中药材物流基地的合理布局与规范建设,加快建设全国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其中提出“到年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纲要中预测年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中药及相关产业市场接近5万亿元,约占三分之一。
年1月,《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发布,明确到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共同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6月,《“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在EMA或者欧盟成员国作为传统药物注册,完成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药品注册;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1月,《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该办法将开设中医诊所的行政审批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缩短了开设中医诊所所需的审批时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出台的文件中,专门提到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中医”,如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和健康服务的意见》等。
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是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的公告》,明确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申请上市,不需提供药效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资料,仅需提供药学及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除了要求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还要求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品的研发。在国务院同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鼓励中医药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基地;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年版),基本药物品种数量中的中成药品种(含民族药)由种增加至种,此次目录调整覆盖了更多中医临床症候,在中成药部分新增“儿科用药”章节;1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则(-年)》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到年建立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到年,健全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
此外,年出台的一些政策虽然没有给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带来直接利好,却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如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发布升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对规范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修订工作、增强中药饮片质量可控性、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相关行业标准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为了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标准或指导原则,对规范中药材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经典方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经典名方目录,首批《经典名方目录》共收录首方剂,有力推动了古代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
在中药材生产方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修订:一、强调对中药材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管理同时,重视全过程细化管理、呼应社会关切,树立风险管控理念。二、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规范》修订出发点,兼顾中药材生产的现实情况和当前技术水平。三、将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制定前置,作为实施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四、立足中医药的特色和传承,鼓励采用适用的新技术。五、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
在中药饮片炮制方面,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该规范作为天津市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检查的法定技术标准,共收载品种种,其中新增23个品种,18个规格。
在临床技术指导方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旨在为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性指导,其正文内容中的每一个原则性要求都可以随着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更详实具体的技术标准;发布了《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帮助中药研发、审评、监管、使用相关人员,有效捕捉和识别中药药源性肝损伤风险信号,科学厘定患者肝损伤与中药之间的因果关系,系统评价相关中药的安全性及风险获益比,有针对性制定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中药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实现中药产品全生命周期安全性风险管控。
在相关法规方面,国务院对《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作出多项修改,例如:将原《条例》多项条款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修改为“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明确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药品种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取消了原《条例》中申请办理中药品种保护的程序需转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修改为“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初审签署意见后,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特殊情况下,中药生产企业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五、疫情对中药行业的影响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不仅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冲击。以最快的速度战胜新冠疫情成为党和人民当前的重要战役目标,但是从病毒基因结构识别、致病机理探索、疫苗药物研发、新药药效毒理检测、临床试验到审核上市,是一个周期长、耗资昂贵和失败风险极高的创新药物开发过程。因此,开发新药和疫苗的途径难以在短期内有效应对突发的、快速传播的且传染性强的新冠疫情。
中医辨证施治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中药配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却可以满足快速、有效抗击疫情的需要。目前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实施的应急科研专项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据4省试点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此外,该方也可用于普通感冒和流感患者。因此,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疗效与价值,获得了全民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