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农业体系构建与养生农业未来研究方向

养生农业是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国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养生文化为指导思想,通过中华饮食养生、健康养生等科学方法,为人们提供以养生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未来的“养生农业”应该是一种古老的、朴素的、文化的、具有循环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态的农业。

养生农业是休闲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国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养生文化为指导思想,挖掘人类特色农业品种(已发现、未发现),采用传统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生产方式,去获得农林种植、养殖、渔业水产、中医药材等特色养生食物来源,并通过中华饮食养生、健康养生等科学方法,为人们提供以养生为目的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未来的“养生农业”应该是一种古老的、朴素的、文化的、具有循环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态的农业。

我们判断一种农业类型是否能够符合农业体系的分类,其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理论体系、是否具有生产实践的可操作性,是否具有创新性。从原始到现今,我认为农业是最具有文化和智慧的一个行业,养生农业不仅仅是一种创意农业,更是可实操农业。因为其可以构建其系统的理论体系、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

养生农业的理论体系

1、《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论述,既是医学方面不可忽视的至理名言,也是指导人们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

2、“四气、五味”学说提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是指导人们饮食疗法的重要基础。

3、“五行”学说指出:各种食物都与“火、木、水、土、金”相对应,也与人体五脏相生相克,农业(食物)的五行学说,是指导人们顺应天时地利,种植各种农作物、饲养各色畜禽、发展以特色品种,提高农业收益,实现农业养生的重要手段。

4、现代营养学理论:营养学是在植物学、动物学、人体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研究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营养学根据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分为宏量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它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检验养生食物营养的标准之一。

养生农业生产体系

(1)作物种植体系:泛指传统的五谷、五果、五菜种植。

(2)畜牧养殖体系:泛指传统的“五畜”,以及水产、特种养殖等。

(3)中药材生产体系:人工栽培中药材,侧重于药食同源的中药材。

1、养生“五谷”生产体系

(1)五谷的内容

《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象稻、稷(jì计,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另外,也曾有人将“五谷”划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水谷”的。天、地、悬、风、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粮食:“天谷”含诸如稻、谷、高粱、麦等果实长在头顶类的作物;“地谷”含诸如花生、番薯等果实长在地面下的作物;“悬谷”含诸如豆类、瓜类等果实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长果实的作物;唯有“风谷”特殊,指玉米是通过风传播花粉,将头顶花粉吹到作物中节长出的须上从而结出果实的作物。这种划分是根据五谷的不同食性划分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2)五谷的养生价值

神农尝百草时选择“食谷”作为中华民族的主食来源,充满了极高的智慧和创新。五谷作为主食,是饮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因为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和五脏”的功效。

现在的精制大米、白面等细粮,其加工过程中把种子的皮、胚芽剥掉,损伤了种子中的生命力,缺乏生机。大米放在水里无法发芽,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所以最好食用完备的种子,也就是粗粮,没有经过细致加工保持原始生机的粮食,其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

现在的“五谷”已经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五谷”之精华。我们构建五谷生产体系,不仅要栽培谷物作物,更追寻原始五谷的养生价值和食用方法。达到真正的“五谷”养生目标。

2、养生“五果”生产体系

(1)五果的内容

“素问”指出“五果为助”。五果指的是大枣、栗、桃、杏、李。与五味相对应的是: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果者,以五味五色配五脏。

(2)五果的养生价值

《黄帝内经》中提出“五果为助”的主张,这是因为“五果”具有辅助五谷精气和辅助五菜疏通壅滞的作用,是由草本与木本植物及其种子的差异性决定的,也是由果实的生理功能决定的。

养生“五果”生产体系的建立,不仅要挖掘传统五果的养生文化价值,更需要寻找特色的、养生价值更高的果树品种,研究出对人类健康的合理的“五果”养生方案。

3、养生“五畜”生产体系

(1)五畜的内容

“五畜”,泛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五畜”食物与五性对应“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畜曾经是我国先民的主食。“神农尝百草”—先祖改变食肉的生活习性而选择食谷,是因为肉类食物资源危机而被迫的,属于无奈之举。

(2)五畜的养生作用

五畜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有增进精气的作用。从积极的一面来说,可使人的形体慓悍、免疫力强,说明五畜能够增进精气,利于强健身体;从消极的一面,食肉过多容易发生内脏类疾病。

养生“五畜”的生产体系建设需要在对传统“五畜”的养生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出更多、更具养生价值的“五畜”品种,为人类的健康长寿服务。

4、养生“五菜”生产体系

(1)五菜的内容

五菜指葵、韭、藿、薤、葱。《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菜为充。”王冰注:“谓葵、藿、薤、葱、韭也。”《灵枢经?五味》:“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2)五菜的养生价值

《本草纲目》述:“谨和饮食五味,脏腑以通,血气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寿命可以长久……菜之于人,补非小也。”多吃蔬菜,不仅可以增加纤维素,有利于肠道蠕动;而且可以增加维生素,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的90%、维生素A的60%都来自蔬菜。遇上饥荒之年,以菜充饥,营养不良,于是面有菜色。

我们进行养生五菜生产体系建设就是要挖掘传统“五菜”的养生价值、文化价值。挖掘更多的养生“五菜”为民所用。

5、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生产体系

(1)药食同源的内容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药食同源”是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有异处。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药食同源的养生中药材生产体系建设,能够汇聚中国农林业的植物资源,完善我们的养生农业体系建设。

养生农业服务体系

(1)养生餐饮:将养生生产体系获得的养生食材,按照养生的要求,进行科学烹饪或制成养生饮品。

(2)养生保健:包括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温泉浴等各种养生手法;

(3)养生食品:包括各类有机、天然、生态养品食品;

(4)养生环境:家庭、养生园、养生会所、养生馆。

养生农业实现方式

(1)农业养生可以在养生农业园、农场、农庄、休闲度假区、旅游景区、养生会所等场所通过养生农业的几个体系来实现。

(2)农业养生可以因时因地,进行单一养生的实现方式,也可以进行综合的方式。

(3)农业养生最终通过满足人类的六大需求方式去实现。

养生农业未来研究的方向

(1)挖掘中华民族养生农业的历史、文化,构建养生农业体系(包括养生农业概念、农业与养生关系、农业养生形态、养生农业实现、养生农业技术、养生食品开发等)。

(2)推动养生农业科技进步、成果交流与转化,集成各类养生资源,共同研讨食品安全与食品结构、食物与养生的关系,促进人类健康长寿。

(3)建立养生农业生产的种质资源品种库,进行养生“五谷、五菜、五畜、五果”的食物价值的深入研究。在农产品品质、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环境资源、养生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与农业学科外的不同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增强我国养生农业的创新能力。

农业养生未来服务的目标

(1)为国内特色农业园区、农场、农庄、基地等提供传统养生农业、种养殖品种;

(2)为国内养生农业园区提供配套的规划、培训服务;

(3)提供养生农业中先进的农业技术服务;

(4)提供养生餐饮、中医养生等服务项目的设计;

(5)提高养生农产品销售;

(6)为养生农业、农业养生提供培训与交流提供平台。

来源:食品医药产业促进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大健康产业一站式咨询热线

芦老师: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苯酚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fz/12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