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农业互联网先干了这碗鸡汤

互联网,作为工具也好,思维也罢,都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聚合长尾用户、提高客户体验。国务院于年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而使「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

互联网+农业,如何加?见仁见智,各执一词。农人甲认为,与其讨论互联网+农业,不如讨论农业+互联网。

农业为百业之基,区别于其他行业,在运用互联网这种工具、思维时,应考虑到其行业特性:

信息流:整个农业的信息化、电子化程度并不高,传统的生产运营方式,把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都割裂开来,难以实现互联互通。这也是为什么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常常发生的原因。

商品流:传统的农产品批发+终端零售方式仍占主流,社会大力提倡的产销直接对接,亦即从田间到餐桌,虽然减少了中间流转环节,但碎片化的生产,要与碎片化的需求能实现有效匹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物流:生鲜农产品的易损耗、难储存、非标准化等特点,使得农产品的物流瓶颈一直存在,且没有实质性突破。众包物流、社会化物流,适合其他行业,但要在农产品领域真正落地,路还很长。

资金流:农业企业普遍融资难、融资贵,原因在于:抵押物少、征信数据少、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大、农业保险体系尚未建立等。

人员流: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农民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等组织,很多流于形式,并没有把农业从业者有效组织和动员起来,来共同面对市场。所谓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真正了解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基于上述分析,农业+互联网应该怎么做,农人甲当一回键盘侠,给点鸡汤,期待大家的干货:

政府主导,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的进一步信息化、数据化。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传输农业各个环节的数据;引导农业从业者建立规范台账,并转为电子台账;把散落的信息孤岛联结起来,实现信息的有效流动、有序流转。

互联网企业涉足农业时,少玩点概念,少一些套路,认真研究、分析农业领域的瓶颈、痛点,摸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坐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摆弄漂亮的PPT,可以应付老板,吸引媒体、投资人,可并不能给农业从业者带来真正的价值。很多的农业+互联网项目,如果一味地赶风口,堆积o2o、农产品IP等概念,当大潮退去,就变成了裸奔者。

传统农企向互联网靠拢时,要有因产业底蕴深厚而有的底气,不可妄自菲薄,不要被花哨的概念、华而不实的方案所迷惑。正是有了农业属性之重,在借鉴互联网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时,才能不失去重心,不会在转型升级中踉跄跌倒。

最后,农人甲再谈谈农业+互联网比较靠谱的方向:

B2B电商。在阿里巴巴、京东已把农村列为战略市场的前提下,中小型创业者,再盲目(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就想情怀创业,那另当别论)去做B2C、C2C农产品电商,勇气可嘉,行为却不一定可取。电商注定了前期是烧钱模式,你做的小而美平台,或许能融到A轮、B轮,但能坚持到pre-IPO阶段么?情怀是创业的初衷,商业逻辑是让你笑到最后的真理。

做B2B电商,放弃碎片化的终端消费者市场,专注于服务餐饮企业、社区菜店、单位食堂等B端,虽然也会有很多问题,但做起来会容易些,并且也易受资本市场的追捧。美菜网、链农等生鲜食材B2B电商企业,对他们的未来,农人甲乐见其成。

农业大数据。这个方向的创业,属于技术驱动型,一般的团队干不了、干不好。一些企业,有了百万级的会员数据库,就号称要做大数据,未免自视过高。大数据具有来源多样(voriety)、容量大(volume)、处理速度快(velocity)、价值高(value)等特点,对数据的采集、整合、挖掘、可视化、商业应用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要求。如果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去做农业大数据的创业,提前布局,未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数据交易、对接金融、数据驱动指导生产,等等。

垂直社区。农人甲有一个切身体会,因为农业本身的低







































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西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tzry/5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