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测导航研究报告高精度定位鹏程万里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382.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

1、深耕高精度导航定位市场,管理文化优异

1.1、深耕高精度导航定位,测绘领域技术优势显著

公司自年成立以来,持续聚焦高精度导航定位应用相关的技术及产品研发,是国内导航定位领域的龙头厂商。公司以GNSS高精度算法核心技术为基础,提供GNSS设备等产品,往上游延伸到基础服务平台和芯片、天线、模组、板卡等基础器件,往下游为地理信息、位移监测、工程建设、电网巡检、交通管理等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年,公司P5北斗接收机作为国产GNSS接收机的代表机型完成珠峰登顶测量任务,这是国产北斗定位装备第一次登顶珠峰,彰显领先技术实力。

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公司在基础器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出高精度GNSS基带芯片“璇玑”、多款高精度GNSS板卡、模组、天线等基础器件,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年,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型GNSSOEM主板。年,公司自主研发了实时厘米级高精度北斗卫星导航接收机板卡,并已实现量产。年,公司的产品板卡自给率约为30%。年,公司成功量产55纳米制程的“璇玑”基带芯片,能够支持北斗、GPS、GLONASS、Galileo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部卫星星座。“璇玑”量产后,将大大降低公司GNSS产品、模块、板卡的成本,改变其形态,扩宽公司产品在测绘测量、导航应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公司的RTK/GIS等GNSS设备和解决方案从传统测量测绘,逐渐向各行业应用拓展。公司的营业收入来自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应用及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产品的三大应用领域为测绘与地理信息(测量测绘、位移监测、实景三维)、封闭和半封闭场景的无人驾驶(无人机航测、海洋测绘、农机自动驾驶、工程机械高精度智能导航控制)、导航定位授时。

1.2、公司经营稳健,成长速度显著好于同业

相比同业,公司营收及业绩高增长稳健、持续。公司专注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通过在产品技术上的不断研发,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打开了中长期成长空间。-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为29.76%,归母净利润CAGR为36.03%。年,数据采集设备需求高增,高精度行业应用百花齐放,公司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36.2%至19.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2%至2.92亿元,超额完成公司于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年经营目标(营收18.5亿元,净利润2.7亿元)。

1.3、数据采集设备占比高,RTK产品贡献主要业绩

分产品看,公司的数据采集设备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等测量测绘领域,帮助客户完成全方位的高精度数据采集任务,近年来营收占比约为70%。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包括位移监测系统、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商业导航等)毛利率更高,随着乘用车自动驾驶业务的放量,该业务占比或持续提升。

海外营收稳步提升。疫情影响海外需求,天宝年营收增速同比减少3.57%至.38亿元,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0.04%至.53亿元。凭借产品的高性价比,华测导航海外收入稳步提升,毛利率维持在高位。年国外收入同比增长10.49%至1.98亿元;根据公司新闻,年,尽管国际疫情影响团队出差,公司在国际市场仍然实现了60%以上的业绩增长,进一步提升了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

1.4、期间费用率管控良好

近年来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管控良好,研发费用率逐年稳步提升。由于下游客户较为分散,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类业务的施工安装及技术支持费用较高,因此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相对较高。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同比提升52.56%至2.34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8.45%。公司在国内建立上海、武汉、南京三个研发基地,在海外建立英国研发基地,已经申请了余项知识产权。

1.5、股权集中,注重人才激励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上裕投资、尚坤投资均为公司管理层与核心员工持股的合伙企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赵延平,直接持有公司21.66%的股份,并持有太禾行97%的股份、上裕投资51.99%的权益比例。尚坤投资为王向忠、朴东国拥有主要权益的有限合伙企业,其中公司副总经理王向忠持有47.41%的权益比例,公司总经理朴东国持有33.33%的权益比例。

公司坚持“分享”的文化,多次对核心骨干执行股权激励。公司“以奋斗者为本”,团队领导以身作则,带动整个团队自上而下,持续艰苦奋斗,也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充分发挥价值、得到合理回报。-年间,公司共实施五次股权激励,分别占当时股本比例的3.51%、3.98%、0.63%、2.38%和0.98%。其中,年股权激励覆盖了名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按公司年底在职员工数量计算,覆盖比例高达59%。公司以“分享”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为公司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2、高精度应用“百花齐放”,市占率持续提升

2.1、高精度定位应用领域广泛,市场规模庞大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指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位置、速度及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监督和管理。世界上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国的北斗系统(BD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年7月31日北斗三号正式开通,北斗三号基本导航服务可向全球提供精度优于5米的定位服务,最高精度定位动态可达到分米级,静态可达到厘米级。

BDS和GPS已服务全球,性能相当:功能方面,BDS较GPS多了区域短报文和全球短报文功能。GLONASS虽已服役全球,但性能相比BDS和GPS稍逊,且GLONASS轨道倾角较大,导致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较差。Galileo的观测量质量较好,但星载钟稳定性稍差,导致系统可靠性较差。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大体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基础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环节,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主要包括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数据等;中游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各类终端集成产品和系统集成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等;下游是基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及运营服务环节。随着“北斗+”和“+北斗”生态范畴的日益扩大,业内外企业对卫星导航器件、终端、软件、数据的采购进一步增加,年产业链上游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12.1%;产业链中游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11.9%。

行业上游基础构件主要包括芯片、核心算法软件、天线和板卡等,其中芯片集成在GNSS板卡上,主要功能包括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后进行模数转换,对卫星数据信息完成运算后输出高精度位置信息。芯片和板卡性能决定了整机的性能,也是终端最核心的元器件和占比最高的成本部分。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测绘等高精度专业应用领域,GNSS芯片及板卡占据北斗接收机价值的65%左右,对于汽车导航等民用消费领域,GNSS芯片及板卡也能占据北斗接收机价值的50%左右。

市场上的卫星导航高精度应用产品主要由终端及解决方案两大类构成,其中终端主要包括应用于测绘领域的GNSS测绘仪器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GIS数据采集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位移监测系统等应用。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年中国卫星导航高精度应用领域市场规模仅为29.12亿元,年将增长至.30亿元,CAGR为24.9%。

高精度行业迎拐点,年增长提速。高精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从年的1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年的74.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3.7%。年,高精度应用泛在化和规模化加速,高精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6%至.4亿元,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突破万片。-年,高精度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随着高精定位应用场景不断增多,智慧出行等领域渐成熟,艾媒咨询预计-年国内高精度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将超过60%,年之后预计国内高精定位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市场产值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美国天宝是高精度定位行业的龙头,为各行业的企业提供集成技术和软件供应。公司成立于年,持续积累定位与导航技术,深入挖掘下游应用领域。年,建筑和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资源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营收分别为1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6%)、8.29亿美元(同比增长27.4%)、7.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6.37亿美元(同比减少0.6%)。(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公司产品性价比突出,数据集采设备加速出海

我国卫星导航测绘仪器市场经历了“进口-国产替代-产品出口”的发展过程。早年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所垄断,主流厂商包括天宝、拓普康、徕卡等。年前后国内企业开始涉足卫星导航测绘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年,华测导航高精度GNSS接收机境外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速为40.92%。年,国内各类高精度接收机终端销量超过20万台/套,其中国产高精度接收机销量已占到50%以上,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年国产高精度接收机销量占国内出货量的比例将提升至70%。

高精度GNSS接收机是华测导航的核心产品,定位精度、质量、性能、操作便捷度不断在应用案例中得到验证。产品兼容北斗、GPS、GLONASS和Galileo四大系统卫星信号,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可提供亚米级至毫米级的定位服务,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等领域。公司产品内置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可实现多种作业模式的自由组合。

公司数据采集设备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高于同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按GNSS接收机营业收入来计算,中海达、南方测绘、华测导航和合众思壮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30%、19%、17%。-年华测导航高精度GNSS接收机销售量的复合增长率为27.51%,已拥有上万家直销客户、与百余家经销商形成了广泛而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司设备类销售收入增长快于同业,近年来华测导航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在海外市场,公司凭借高性价比优势抢占天宝市场,在国内市场,新基建带动行业需求增长;华测导航积极扩张产能,为业务增长提供支撑。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的项目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10年,预测期为12年。项目预测期第3年预计达产率为65%,第4年及以后各年预计达产率为%,达产后公司高精度GNSS接收机年产能将新增50,台(套)。

2.3、位移监测市场多点开花,公司先发布局

许多灾害的发生与位移形变关系密切,卫星导航位移监测可应用于地质灾害、尾矿、交通、水利、水电、桥梁等大型建筑。位移监测市场中,地震灾害监测点已进入规模铺设期。截至年底,全国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达到33万多处。其中特大型处,大型处,主要以滑坡泥石流为主,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等区域的山地丘陵区。年11月-年5月,山西、浙江、福建、江西等17个地质灾害防治重点省份完成了2.2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设备安装。

我国水利监测计量设施建设管理相对滞后,监测计量仍是制约水利改革发展甚至水治理的短板。年全国纳入水管体制改革范围的水管单位有个(全国万亩以上灌区有处),共落实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支出两项经费达.4亿元,即使单独计算开展水利监测计量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支出也很大,因此政府或加速推动水利监测计量服务的购买。华测导航在水利市场的项目经验丰富,有望延续在地灾监测的领先地位,深度受益于政策推动带来的下游需求爆发。

2.4、精准农业市场渐成熟,华测积极抢占市场

“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迈入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新阶段。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56亿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25%,比“十二五”期末提高7.4pct。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到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

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可以使拖拉机设备遵循设计好的路线由系统自行控制方向进行田间作业。以新疆的棉花播种为例,农业机械采用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可以提升50%以上的农业作业效率、5%的采棉机采净率、20%以上的灾害重播作业质量、1%的土地利用率、2%-3%的耕种施肥质量等,并降低农机操作手的劳动强度,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在国家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补贴政策、北斗卫星三期组网成功、农机厂和科技企事业单位“无人农场”推广项目等因素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农机自动驾驶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年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售1.7万套,同比增长%。随着农田流转面积增加、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初步完成,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剧农村人口流失,佐思汽研预测到年中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销量将达到11.5万套。

年华测导航进入精准农业领域,开始农机自动导航系统产品的技术研发,并于年正式实现销售。年研发出基于液压阀的NX农机导航系统,年研发出基于电动方向盘的NX农机导航系统。公司深度调研农户、经销商,历时一年开发出新一代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在年推出“领航员NX”,以好用、便宜、持续领先的自动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获得了大量用户好评,并与部分主机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现了农机自动驾驶产品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2.5、实景三维、海洋测绘市场高速发展,公司技术领先

年我国无人船需求量为80艘,年我国无人船需求量增长至艘,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6.4%至3.38亿元。随着无人船市场的不断发展,军用和民用市场规模都在不断增长,但民用领域增速更快。

华测导航的海洋测绘主要以无人船为载体,同时可搭载声呐、多波束、激光扫描仪等传感器设备进行水下、水上测绘,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水文站的流量监测、水质监测、水上水下地形测绘等项目,在水文测验市场逐渐形成规模优势。

-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从.51亿元增长到.12亿元,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59亿元。消费级无人机侧重性价比和用户使用体验,主要集中于爱好航拍、摄像等娱乐活动的消费者。而工业级无人机则主要服务企业、政府部门等用户,用以辅助人工进行重复性高、劳力密集型工作或者直接替代人工进行危险、人工难以涉足的工作。工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持续扩展,到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5亿元。

公司的激光雷达作为采集设备,主要应用在数字城市项目、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的数据获取及巡检泛测绘领域中。公司持续加大对高精度激光雷达、组合导航、SLAM及摄影测量相关技术投入,掌握完全自主可控的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同时对获取的多源数据研发实现海量点云多层次信息提取、数据渲染封装、三维空间信息提取与标准化。华测导航AU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为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三维时空数据采集的创新解决方案,它可以轻松搭载于无人机、汽车、背包或无人船上,获取无死角数据,提供完整的三维模型。

3、前瞻布局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享智能汽车大时代

3.1、自动驾驶—冗余设计的必要性

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用到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红外夜视,以及用于定位和导航的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IMU(惯性测量单元)。还有一类技术(包括高精地图、V2X车联网等),虽然不是主动式的探测元件,但是属于协同式的全局数据辅助,可以扩展智能车的环境感知能力。每种类型的感知技术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它们互相进行充分的信息融合,最终形成全面可靠的感知数据供决策与控制系统使用。

每种类型的感知技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盲点,这使得感知技术的重叠和数据的融合非常重要。例如,当激光雷达受到恶劣天气干扰时,雷达和红外摄像机可保证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功能。

3.2、单传感器应用场景局限

3.2.1、激光雷达——测量精度高、成本高

由于激光具有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好的特点,大多数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达到m以上。与传统雷达使用不可见的无线电波不同,激光雷达的探测介质是激光射线,使用的波长远低于传统雷达的波长。因为雷达具有波长越短探测精度越高的特点,故激光雷达可以用于测量物体距离和表面形状。激光雷达可以主动探测周围环境,属于“主动视觉”,即使在夜间仍能准确地检测障碍物。缺点在于成本高昂、技术不成熟、影响车辆整体外观等。

3.2.2、毫米波雷达——技术相对成熟

车载毫米波雷达的技术成熟、鲁棒性高,可以探测车辆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主要用于碰撞预警、自动巡航、制动辅助和泊车辅助等功能。目前,车载毫米波雷达的频率多采用24GHz频段和77GHz频段。24GHz的技术难度和成本较低,适用于测量中短距离物体,占据了目前毫米波雷达的主要应用市场。77GHz的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更小、测量距离更远、测量精度更高等优点,适用于测量长距离物体,77GHz等高频段毫米波雷达产品目前以国外产品为主。随着技术的成熟,3D、高空间分辨率的毫米波雷达有望加速普及。

3.2.3、摄像头——成本较低

车载摄像头的工作原理首先是采集图像,将图像转换为二维数据;然后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模式识别,通过图像匹配算法识别行驶过程中的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最后,依据目标物体的运动模式或使用双目定位技术,以估算目标物体与本车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

尽管无人车上配置的摄像头采集的数据量远大于LiDAR产生的数据量,可以获得最接近人眼获取的周围环境信息,同时使用成本较低;但是摄像头作为感知工具同样存在缺点。首先,基于视觉的感知技术受光线、天气影响较大,在恶劣天气和类似于隧道内的昏暗环境中其性能难以得到保障;其次,物体识别基于机器学习资料库,训练周期长,也难以识别非标准障碍物;此外,由于广角摄像头的边缘畸变,得到的距离准确度较低。

3.2.4、基于摄像头的视觉方案应用场景局限

视觉定位是指用车载摄像头拍摄环境图像,跟已知的地图元素做对比或以递推方式计算车辆位置的定位方式,可分为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视觉方案中的图像传感器能以高帧率、高分辨率获取周围复杂的环境信息,且价格便宜。但图像传感器是一种被动式传感器,其本身并不发光,成像质量受到环境亮度影响较大,在恶劣环境下完成感知任务的难度会大幅提升。目前L2级别摄像头搭载量在5-8颗,L3级别能到8颗以上,蔚来ET7、极氪、小鹏P5、极狐Hi版车身摄像头搭载量分别为11、12、13、13颗,且像素以-万高像素为主。

3.3、高精度定位技术持续演进,L3及以上自动驾驶标配

高精度定位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①上世纪80年代,汽车的导航功能就是通过单GPS星座定位的方式来实现的,但由于可见卫星少,定位精度在50米左右;②通过引入惯性导航传感器来保证定位的连续性,精度在10米左右,可实现车辆轨迹追踪,以及基于轨迹做驾驶员行为的监控分析;③随着可用卫星数量增多,并且每一个卫星星座都有至少2-3个不同的频段,卫星定位的精度也提升到5米左右;④到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之后,定位精度需要控制在厘米级。

惯性导航系统属于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动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位置。惯性导航系统利用载体先前的位置、惯性传感器测量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其当前位置。给定初始条件,加速度经过一次积分得到速度,经过二次积分得到位移。角速度经过处理可以得出车辆的俯仰、偏航、滚转等姿态信息,利用姿态信息可以把导航参数从载体坐标系变换到当地水平坐标系中。

IMU只提供相对定位信息,即自体从某时刻开始相对于某个起始位置的运动轨迹和姿态。然而,将IMU的相对定位与GNSS的绝对定位进行融合后,就产生了两个无可替代的优点:

①IMU可以在GNSS信号消失之后,仍然提供持续若干秒的亚米级定位精度,为自动驾驶汽车争取宝贵的异常处理的时间。IMU也可以在相对定位失效时,对相对定位的结果进行航迹推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定位的精度;例如,在车道线识别模块失效时,基于失效前感知到的道路信息和IMU对汽车航迹的推演,仍然能够让汽车继续在车道内行驶。

②IMU可以验证GNSS结果的自洽性,并对无法自洽的绝对定位数据进行滤波和修正。如果GNSS输出汽车的绝对位置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意味着汽车有很大的加速度,而此时IMU发现汽车并不具备这样的加速度,就表明GNSS的定位出了问题,应该由IMU来接管绝对定位系统。

年以来,各主机厂又相继推出了10多款搭载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车型。年,通用汽车使用TrimbleRTX技术作为高精度GNSS/GPS差分数据源,为配备通用汽车超级巡航SuperCruise高速公路脱手驾驶系统的车辆提供绝对定位位置。中国在法律层面尚未允许L3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但目前L2+(接近L3)的自动驾驶车型已密集上市。据佐思数据库统计,年中国L2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的装配率已突破20%,部分L2级车型通过搭载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实现了高速领航自动驾驶。如小鹏P7,蔚来EC6、ES6、ES8,广汽埃安V、埃安LX,长城WEY摩卡等车型可以选装高精定位模块,一汽红旗E-HS9、高合HiPhiX、款理想ONE等车型标配高精定位模块。(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4、导远电子交付量高,具备先发优势

广州导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导远电子)是行业领先为智能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技术的科技公司,致力于引领智能驾驶定位技术的变革。目前与国内的近百家主流的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厂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已经为包括新造车势力、传统车企在内的行业领先的汽车品牌大批量交付高精度定位技术及产品。公司目前总部位于深圳,在广州开发区、江苏海门设有制造和研发中心,在苏州工业园区设有研发中心,并在北京设有分公司。公司完成了A轮和Pre-A轮、B轮、C轮融资,投资人包括国投招商(国家财政部参与基金出资)、红杉资本、经纬创投、高瓴创投、越秀产投、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等知名机构。

年,导远开始在乘用车上量产高精度组合定位技术。年4月,导远电子正式推出第一代高精度地图盒子。该产品通过融合IMU、RTK、车速、ADAS相机、高精地图数据等,可实现车道级定位,并提供2km预见性巡航能力,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助力L2+智能驾驶功能的研发。通过新加入的高精地图与高精度定位的匹配,智能驾驶汽车可获得超普通车载传感器探测距离的感知能力,拓展多种复杂功能场景ODD。

目前,公司拥有高精度组合定位系统的ISOASIL-D功能安全认证,客户包括国内多家行业领先的知名主机厂,如上汽集团、小鹏、上汽大通(商务车、京东仓库智能车)等,获得了超过30个智能汽车车型的定点。导远电子高精度定位系统已经应用于超过15万辆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累计安全行驶里程已超过0万公里。

3.5、华测导航卫导算法领先,有望弯道超车

华测导航专注于惯导器件和组合导航定位算法的研究,能够基于普通较低成本惯性器件,依靠自研核心算法对低成本惯性器件输出的原始数据进行标校和补偿,使最终输出的惯导数据的精度与高成本惯导器件相似,从而极大节省成本,提升产品毛利率。

公司组合导航接收机凭借完善的组合导航算法,可在隧道、高架、林荫道、高楼边、峡谷等复杂环境下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姿态信息,满足飞机、高铁、汽车等高速运动载体和扫地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低速无人驾驶机器人等的使用。华测导航的组合导航接收机利用惯性导航系统与卫星导航系统两种导航系统良好的信息互补性,通过深层次的组合导航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应对卫星信号干扰、遮挡等苛刻环境,提供稳定、连续、可信的高精度位置与姿态信息。

公司已经开发出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高精度天线、卫星导航增强服务系统等组成的比较成熟的自动驾驶高精度导航方案,高精度导航方案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开始小批量使用。公司凭借组合导航方案,与部分矿车企业合作矿车自动驾驶项目,与部分无人港口企业合作了港口无人驾驶项目。

哪吒S搭载由哪吒汽车自研的TAPILOT4.0智能驾驶系统,软件方面采用华为MDC平台与算法,可实现TOPS高算力,配置方面搭载了2颗固态激光雷达、11颗辅助驾驶摄像头(其中2颗前向8M摄像头,4颗环视摄像头,5颗周视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传感器、高精定位单元以及高精地图等,能够在高速及城市道路实现领航辅助驾驶以及在泊车、远程召唤等部分场景下实现L4级智能驾驶,预计于年上市。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tzry/18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