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
转眼年已经过去
这一年我们精准发力发展乡村产业
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进行人才引进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振兴乡村文化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守乡村生态底线
这一年我们深化改革乡村组织集体
岁末年初
我们写下乡村振兴的心路历程……
(一)产业振兴
1.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守牢农业生产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完成大豆播种.38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全市夏粮种植面积36.67万亩、总产14.6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6%、1.46%,实现“四连增”。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新纳入20户50人,帮扶对象累计达户人;落实衔接资金等.5万元,完成帮扶项目40个;个产业项目实现收益.1万元,惠及户;发放“雨露计划”中高职学生补贴人次76.05万元,办理富民生产贷等笔.2万元。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培育提升潍坊市级田园综合体5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潍坊市级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创建镇2个,安丘市及新安街道等3个镇街、西许戈村等4个村被评为潍坊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示范集体。
潍坊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机械化春耕备播
齐鲁样板先行区示范集体
乡村产业更加兴旺
2.完善产业发展体系。一是抓实园区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潍坊国家农综区开放发展示范区等“国字号”平台,安丘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亩的中日韩高端预制菜食品产业园获批省重大项目,全市预制菜生产企业发展到家,预制菜品种0余个,高端预制菜销售额达到60多亿元,成为潍坊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强力引擎”。源清田公司被认定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全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片区交流会在安丘召开。二是突出质量品牌建设。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农产品抽检4.49万批次,合格率99%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个,争创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个、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2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5个。制定支持大姜、小米、蜜薯等特色产业发展意见,与中冷投资集团合作,采取“订单农业+盈余分红”方式促进大姜全产业链发展。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创新开发产业链贷款、流水贷等信用模式,引导信贷资金向农业农村地区投放,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近20亿元,“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成功试验国内首台生姜多功能播种机,作业效率提高15倍。制定大葱工厂化育苗、芹菜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国家行业标准2项,填补相关领域空白。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实训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全省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安丘召开。
正大产业园
预制菜加工车间
新增和盛园、华涛、农耕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
3.优化社会服务机制。一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培育潍坊市级以上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3个,带动完成土地社会化服务面积40万亩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小麦、玉米、大樱桃等.32万亩,机收减损经验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建好用活农创港跨境电商平台,助力家农产品企业累计实现交易额4.4亿美元。二是释放农业农村改革活力。加速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流转土地2.02万亩,涉及交易金额3.52亿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受到省通报表扬。新增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1家、省级12家。三是搞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凉水湾头拦河坝、汶河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10个、总投资8.46亿元,目前已完成5个。
小麦科技壮苗行动
土壤熏蒸
水利建设
(二)人才振兴
一是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公开招聘镇街区卫生院事业在编人员30人、镇街区学校教师89名,招募28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壮大基层教育卫生人才队伍。二是提升乡村人才培育水平。实施乡村技能培训计划,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人,为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农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1亿元。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新增高素质农民人,工作绩效考评获省优秀等次。三是拓宽引才育才新路径。创新“产业+项目+人才”机制,引进农业高端技术人才12人,其中,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入驻沃奇农业文冠果产业园,获批今年潍坊市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申报,1人荣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9人入选齐鲁乡村之星,1人获评鸢都产业领军人才。四是优化人才服务新生态。建立人的人才专员队伍,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全面落实“直评直聘”政策,人通过“直评直聘”获得职称。深入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政策,人通过基层职称评审。
加大人才培育和招引力度
(三)文化振兴
一是抓实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处,辉渠等2个镇及红旗等4个村被评为潍坊第四批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村。加快齐鲁酒地二期、获鹿山谷等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二是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承办举办新青年音乐节、非遗购物节等群众文化活动余场,开展免费艺术辅导和培训余人次,高标准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场。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成博物馆6家,非遗项目增至项,拥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县级以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习场所(基地)达到49处,齐鲁酒地酒文化展览中心入选首批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五进”示范点。四是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落实奖补资金万元,支持镇街区公共文化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14个镇街区文明实践所、个村级文明实践站“五有”标准全覆盖。创新乡村“复兴少年宫”研学馆、实践基地建设,新建示范点45处。
“点对点面对面”文艺辅导乡村行
一村一年一场戏暨全市文艺队伍展演展示活动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
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配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
“非遗之旅·相约安丘”年
安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暨手造产品展演大会
(四)生态振兴
一是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全市村居实现专业化保洁全覆盖,日清运处理生活垃圾余吨。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79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实施农村改厕智能管护平台升级改造,全市12处粪污处理站、座农村公厕实现实时监管。二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抓实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4%、91%,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95%以上。三是扮靓美丽村居。推进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创建潍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示范村50个。新增美丽庭院户,创建率达45.4%。完成户农村清洁取暖任务。累计创建省级卫生村个,比例达到%。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路网提升27.7公里、道路通达.1公里,改造危桥2座,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等巩固提升工程,解决30个村庄户农村居民饮水问题,改造供电线路.14公里。为个自然村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基本实现城乡体育设施村全覆盖。
(五)组织振兴
一是巩固深化村“两委”换届成果。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率先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先后调整撤换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18人。指导镇、社区分级分类搭建擂台组织比武场次,目前已选树“擂主”典型84名。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集中培训“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名、“创优”村党组织书记名。二是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梳理细化17项29条年度具体攻坚任务,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创新探索“四式一化”整顿机制,推动63个软弱涣散村解决难点、痛点问题个。三是开展村改社区基层党建和治理难题集中攻坚行动试点。创新实施“”模式推进村改社区试点,研究制定《村居撤并指导流程》,指导试点街道高效推进。目前,村居撤并程序已全部完成,表决通过率均达98%以上。四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深化实施“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工程,改造提升示范点3处,推动土地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发展。推广“大田托管”“电商云仓”等增收模式,建立“党建引领、土地托管”试点乡镇3个,推行“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分配机制,个村实现大田托管面积1.48万亩,助农增收万元。
新的一年,安丘市将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乡村振兴全面发力,奏响乡村振兴号角。
来源:安丘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