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为挖掘广东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益经验,寻找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制造业深度和广度的路径,南方日报自12月13日起连续推出“制造业当家金融有作为”系列深调研,在金融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广东金融业对“制造业当家”有何思考?面对新的发展目标,他们有何新动作?下一步广东如何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制造业堵点,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制造业?南方日报采访了广东六家银行负责人。
●南方日报记者陈颖唐柳雯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吹响金融支持制造业“号角”
在各家银行机构负责人看来,推动“制造业当家”是广东顺应内外部形势变化的战略必然,是推动广东从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内在驱动力。
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正罡表示,广东提出“制造业当家”是立足本省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当家’充分认识了广东的优势与基础,是实现现代化‘广东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丘斌表示,“制造业当家”是广东产业发展实现“质变”的新号召,为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在经济面临疫情和供应链断裂等风险冲击下,突出‘制造业当家’是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我省产业链全球话语权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张伟煜表示。
对此,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浩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加速重塑,对稳链补链强链是挑战,也是机遇。推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经之路。
在金融机构负责人看来,“制造业当家”既提振市场信心,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宁效云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制造业当家”的提出将提振广东省制造业市场发展的信心,对广东“十四五”期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突出‘制造业当家’,就是要更加突出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韩松认为,广东省委提出“制造业当家”,是要政策赋能,推动各级政府、企业包括金融机构一起携手,在当下广东制造业厚实家当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优做强,带动广东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迈进。
出实招加大金融供给
当前,“制造业当家”号角已经吹响,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能力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制造业贷款已经成为第一大贷款行业。”张伟煜表示,建行广东省分行将把支持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领域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效云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倾斜更多信贷资源,为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新增亿元贷款支持,同时充分利用中银集团全球化、综合化服务优势,推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双循环”发展。
韩松表示,工行广东分行已与省工信厅联合发布了《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属融资服务方案》,与各地工信部门建立了政银合作机制,明确五年内为我省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提供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
目前各家银行均已部署相关举措,通过完善制造业信贷投放考核权重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
“农行广东分行将优化投放结构,加大资源倾斜,制定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量计划。”朱正罡表示,该行在考核激励方案中设立相关指标,提升各级行服务制造业积极性。
丘斌表示,广州银行搭建了专项营销体系,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制造业尤其是技术改造升级制造业倾斜,力争跑出金融扶持“加速度”。同时,该行还先后推出制造业专项支持措施、技术改造客群攻坚行动方案,给予优先安排贷款额度、绿色审批通道、FTP定价优惠等支持。
据悉,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制造业的支持服务效能,不少银行组建专业的团队提升服务能力。
如工行成立了制造业中心;建行广东省分行成立了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购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中心等三大总行级中心;广州银行整合成立了“产业金融部”,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全生态的“商行+投行”产品体系。
瞄准薄弱环节精准施策
近年来,广东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金融制造业发展存在哪些堵点痛点,如何进一步畅通金融血脉?
刘浩指出,目前金融服务制造业存在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和重大产业平台等建设仍需加大力度,目前多以“单个集团”“单个企业”等“点对点”形式支持为主,产业链维度支持力度不足。二是龙头企业仍是资本市场和各家金融机构青睐的重点对象,融资需求迫切的上游中小企业以及成长性企业仍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三是各地制造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需进一步搭建完善。
刘浩的观点得到了很多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认同。“当前金融资源过于集中,造成‘垒大户’现象严重。”丘斌直接指出,传统制造业在吸收先进技术后逐步实现智能、绿色、精细化转型,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信贷资源过于集中于头部核心企业,造成核心企业强势,金融资源未有效引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不利于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展。
此外,如何提升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特别是解决中小微制造业企业、轻资产科创制造企业的融资痛点,也是各家金融机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