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教育科研事业创始人之一,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专家。原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博士生导师,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高良润先生于北京时间年11月2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岁。
高良润先生是我国农业机械学科奠基人之一,在高等教育战线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开拓了农业机械的材料学科,在植保机械、排灌机械、农产品加工及农机机构和新材料研究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为我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与农业机械学科创建与发展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鉴于在农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高良润先生先后被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授予“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被国家教委表彰为“从事高校科研工作40年成绩显著的先进工作者”、荣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拍摄于北京农业机械厂,后排左2俄语翻译李汉中、左4尼古拉耶夫、左5留美的张德俊、左7高良润前排为农41班部分同学
高良润,年10月5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小商业家庭。5岁时入私塾读书,后经在武进私立肖溪专修学校补习国文、英文、数学,年考入县立武进初级中学,年考入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高中部,在班上年龄最小。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大学四年级时,用读书心得写成论文《列车配合法新建议》,为列车配合提出科学、经济、实用、简便的方法,刊于《机工》杂志,在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兰州年会上宣读,受到专家们的重视和表彰。他在教学中结合资料和经验,写成《木工》一书,评为“部定大学用书”,年在正中书局出版,年人民出版社再版,更名为《木模制造》。年参加国家机械工程类建设人员高等考试,名列榜首。年他进入中央工业试验所,任技术室设计组组长。由于后方受敌人封锁,自行设计小型企业所需各类机器和编写实用科研资料,为发展后方经济,建树殊多。年他考取“教育部公费留美研究生”,进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农业工程,副修机械工程,假期在美国大型机械化农场实习。年6月获得了“科学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万国农业机械公司、伯克利(Berkley)泵厂、赫尔斯卡特(Hallscott)发动机厂实习,加入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他与同时考取的中国研究生都非常关心国家前途并愿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利用课余,编译农业机械名词,调查美国工业建设,订阅中国共产党发行的报刊图书。他们将学习心得体会写成《为中国农业试探一条出路》一文,阐述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才有出路,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和乡镇工业才能振兴中国农业。此文发表在《观察》杂志上,由八人署名。文章发表后,引起国内广大知识分子的共鸣,纷纷投函响应。年6月他回国后,在国立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副教授,并在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兼课。在此期间,正处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与学校进步人士一道,反对将中央大学迁往台湾并参加护校。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参加了学校的接管工作。
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南京工学院教授。年因国家迫切需要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学校增设了农业机械专业,他担任了农业机械教研室主任。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以后更名为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江苏大学)成立后,调他任该校农业机械工程系教授,并先后任排灌机械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学位委员会主席、副院长等职。
中国设置农业机械学科后,高良润为组织完成新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农业机械教材等费尽心机。他还担任全国农业机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推进全国农业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他在教学过程中,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弘扬爱国主义,注意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深受学生爱戴。年他当选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在培养方向方面,除农业机械外,又拓展了流体机械、农产品加工、农机机构和材料等,为以后建立新博士点奠定了基础。年初,学校应联合国工发组织、亚太农机网的要求,设立了农业机械高级人员培训班,接纳亚非拉国家大学毕业以上程度的高级科技人员,由他担任培训班主任,为亚非拉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机械专业的高级人才,增进了国际友谊,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扩大了农业机械国际市场。他担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机械化卷》副主任编委及其中《植保机械》主编。担任《江苏农业机械化志》副主编。由于他掌握了英、俄、德、日、法多种语言,承担了《英汉农业机械名词》《日汉农业机械名词》《德汉农业机械词典》的撰写工作。
时任民盟市委副主委、江苏工学院副院长的高良润先生于年7月率中国机械工业部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与IBS公司总经理研究合作事项
高效、经济、安全使用农药,需要有先进可靠的植保机械,而关键又在于其工作部件。为此,年高良润和本专业的师生一道,创制了试验台,对植保机械的喷头部件和液泵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试验,把试验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报上;还将国内外植保机械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编译出版了30期《植保机械情报资料》,分送各有关单位参考。为了创制新型机具,他在年开始对静电喷雾理论及其测试技术、荷电雾滴两相流、荷电微粒两相流、低污染植保工程的基础及应用、流变热力学在果品保鲜中的应用等进行研究。其中“静电喷雾理论及其测试技术”和“静电微量喷雾机具研制”两项分别于和年获得机电部的科技进步奖,“荷电微粒两相流的理论、测试及应用研究”和“荷电气固两相流在植保机械中的应用研究”两项获得了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并分别于年和年通过部级鉴定;“群体荷电微粒场与植保机械工程研究”和“荷电两相流理论及应用”两项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前者于年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奖,后者则同年通过部级鉴定。这些研究都属于国际上开创性的项目,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 高良润先生获得的部分证书
新中国成立初期,机械工业的工艺和材料非常薄弱,迫切需要材料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年他开设了金属工学、金相热处理、焊接学等新课程,并开展了农业机械新材料研究。可是,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教材,他一面讲课,一面编写教材,为这方面的专业设置奠定了基础。以后他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还开展了农业机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在排灌机械研究所工作时,除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工作外,他还着重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如何拓展排灌机械的应用领域及其规律,撰写了排灌事业与三峡工程、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农田水利、环境工程、节约用水等方面的论文,为开拓排灌机械的应用领域及其规律提供依据,并供国家决策参考。
年江苏省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知识,筹建“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高良润积极参加筹建工作,并担任了该会的常务委员长。年又参加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该会的副理事长。年以后,他又相继担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的常务理事、中国排灌机械学会和全国植保机械协会的理事长,第二届、第三届排灌机械分会主任委员,《农机学报》第一届编委。年开始他还担任了江苏省残疾人基金会的理事。
高良润(中)与颜景平在指导88级博士生张克仁
高良润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教师、19名博士研究生和28名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农业机械学”“拖拉机设计”“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和畜牧场用机械”“农业电气化”“焊接学”“金相热处理”等20余种课程;完成了12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出版的教材、论文、译著、词典、手册、标准、史志、百科全书等在万字以上,其中包括大学教材12种、学术论文余篇。他知识渊博,十分重视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创新,以形成他自己的特色,在植保机械、排灌机械、农产品加工工程以及农机机构和材料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并在“静电喷雾治虫实验研究”、草原灭蝗和卫生防疫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
年他获得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授予的“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年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的先进工作者”称号。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23版)》和《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11版)》。年10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认为:50余年来,在促进中美学术和人员交往中,高良润教授为国际计划的实施和国际友谊的增进,作出了学术的、领导的和卓越的贡献,特授予“金花鼠奖状”。
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高良润口述、宋毅撰的《我与农业工程高等教育: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奠基者之一高良润教授口述回忆》,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高良润教授的学术研究历程、学术研究成果作了介绍,给农业工程界人士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高良润教授的平台。
赵杰文、滕子明、吴守一与高良润先生合影,祝贺高良润老先生80华诞
年9月25日高良润先生90华诞庆典在江苏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德超,国务院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组长、中国农机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罗锡文,浙江理工大学原校长赵匀,中国农机院原总工程师诸慎友,省农机局原局长、省农机学会原理事长朱云,我校党委书记朱正伦、校长袁寿其,我国农机学界著名专家,省农机局、省农机学会代表,民盟镇江市委领导,高良润先生的同事、好友、学生以及学校有关学院、部门负责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高良润先生九十华诞。庆典由副校长李萍萍主持。
年12月7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罗锡文代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专程赴南京看望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老会员、“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获奖者、96岁高龄的高良润先生。陪同的还有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院长毛罕平、校办主任尹志国,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刘瑞雯、办公室主任袁爱洁。
年9月6日,校党委书记袁寿其、校长颜晓红一行专程赴宁看望我校退休老教师、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农业机械学科奠基人高良润先生,向高良润先生致以教师节的问候,并赠送精心制作的“期颐德昭”人像摆件祝贺其百岁生日。
年10月3日程晓农以及师生代表为高良润先生庆祝百岁生日
高良润先生的得意门生纷纷祝贺高老百岁生日
高良润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奋斗、任劳任怨、业绩卓著的一生,值得我们全校师生员工学习和敬仰,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统筹|任建波
编辑|李怡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