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休闲农业以市民公园为代表。市民公园起源于中世纪德国的KlienGorden。那时德国人多在自家的庭院里划出一小部分作为园艺用地,享受亲手栽培作物的乐趣。1日本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日本的都市农业,指包含在都市内的农业及都市近郊的农业。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土地属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一些农户不愿过早出卖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于是将继续耕种的土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内保留了下来。以后人们发现,在城市星星点点的耕地上生产的嫩绿的蔬菜、鲜艳的花卉,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增加了观赏的景点、而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1)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2)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3)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
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一是生产逐渐规模化,以提高都市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农业结构逐步调整。逐渐淘汰效益低、成本高的农产品,绿色保健品大量生产;三是生产手段向全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发展,尤其是蔬菜、水果特别明显;四是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完善;五是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一是各级政府给予保护政策;二是模式多样化;三是政府
乡村旅游的住宿场所除普通农民家庭旅馆外,还有比较高档的别墅式家庭旅馆、原木屋和韩屋型家庭旅馆,可满足高收入的城市人群进行乡村休养、旅游的需要。
5德国多功能的农家生活体验年,德国制定了《市民农园法》,成为世界最早制定市民农园法律的国家。年,德国修订《市民农园法》,其主旨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经营方向也由生产导向转向农业耕作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活及生态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并规定了市民农园五大功能:提供体验农耕的乐趣;提供健康自给自足的食物;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场所;提供自然、绿化、美化的绿色环境;提供退休人员或老年人最佳消磨时间的地方。
市民农园的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若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中途退出或转让,市民农园委员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费用。年,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承租者已超过80万人,其产品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