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正在做农业APP(具体哪个方向暂且不说)的朋友问,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多少?答曰:没有。他写下四个字“独孤求败?”,我回:做好自己!
是啊,现在互联网+农业,本就是一场摸石头过河的运动,每一个“跳河”的企业都觉得自己有一套完美的模式,是最适合中国农业的,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然而,市场检验的结果证明,都只是YY而已。更何况,自己都还没做好呢,和谁竞争?怕是都对不起“竞争”这两个字。广阔天地,还没到需要竞争的阶段,要想做好,首先是做好自己,看看别人遇到哪些坑,别再掉进去,这是 某某上市企业进军农业,这样的信息已经算不上新闻了,可是不论多牛逼的企业,只要是涉足农业,面向农村市场,对不起,都请低调点儿。在这场全民运动中,有充满情怀想要颠覆行业的梦想家,也有换个叫法捞一把而已的投机客,更多的是充满焦虑不参与一下怕错过的跟风者。
Ibelieve,每一个进入农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或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或者说能讲出一个伟大的梦想,都希望成为神话,然而,一旦进入,更现实的是如何不要成为“笑话”
一亩田,曾经是大多数人最看好的一个农业互联网平台,很遗憾,不多说, 互联网核心是流量,也就是用户,所以做互联网+的重点就成了快速抢夺用户,于是各种烧钱的推广应运而生,而一旦把农民作为目标用户的时候,互联网+的抢夺用户就变得复杂而又毫无意义,首先是农村复杂,普遍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形成,其次是使用频率过低;更重要的是,你现在看到的农民大部分都不会是你的有效用户,与其花大力气去培养和教育这些农民,不如做好自己的“产品”,等待有效用户出现。是雷军说的吧,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这话是有用的,一旦未来的用户有依赖互联网的习惯,谁能获取他们的芳心?当然是一款“好的产品”。
扒拉扒拉现在的所谓互联网+农业的产品,我都不忍直视,就连那么牛逼的JD,整的那个农资农机专版都那么的让人受不鸟,太不把俺们这些新新农民当回事儿了,我们也是讲究品质的好吧,其他的烂到不想说,美其名曰在抓线下,别骗我行吗?你们本来不就都是做线下的吗,既然还是干原来的活,换个叫法就出来继续忽悠,是不是太不敬业了。瞬间有种智商被忽略的感觉,想到这些就让人生气,不想再说情怀了。
平静一下,好吧,我承认现在做好了也没人用,就是个摆设,比如一亩田,于是刷啊刷,终于刷爆了....都说了,时机没到,你跑太快了。
互联网+农业,时机未到,或者说爆发的时机未到,在这之前,就是看谁能活着,熬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