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政阳在座谈会上发言。
西部网讯(记者石永波)7月7日,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暨重点试验示范站建设座谈会在杨凌示范区召开,陕西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政阳在座谈会上交流发言时表示,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将从五个方面为全省苹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千亿级苹果大产业发展。
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工作成效显著每年培训农民4万人次以上
赵政阳说,经过30余年快速发展,陕西已成为我国第一苹果大省和全球最大的优质苹果集中产区。种植区域涉及延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榆林6市的48个县(区),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涉及从业人员近万人,对我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赵政阳介绍,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年成立,由18名技术专家组成。其中首席专家1名、秘书长1名(岗位专家兼任)、岗位专家11名、区域试验示范基地专家6名。岗位专家涉及品种选育、砧木与苗木繁育、栽培、土肥水管理、植保、贮藏与加工、产业经济等全产业链技术领域,试验示范基地专家为本区域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赵政阳说,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针对我省苹果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在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产业咨询服务和产业扶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形成技术创新源头和核心试验示范基地,培养了一批技术“二传手”和示范户,强化了体系的技术主导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对贫困县开展培训场次以上,培训农民4万人次以上。
强化体系对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五大举措助力千亿级苹果大产业
赵政阳表示,陕西苹果产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将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对体系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围绕“3+X”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和国家级苹果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体系的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作用,重点做好五件事:当好参谋、做好咨询;明确主推技术、制定技术标准(规程);创建一批示范展示基地;培养一批“新农人”;做好几个示范县的技术服务,为将“小苹果”发展成千亿级“大产业”做出积极贡献。
其中,探索完善苹果体系运行机制与模式方面将聚集体系多元素人员构成的技术力量,实现与试验示范站的有效衔接融合,上与国家体系对接、下与基层技术部门对接,既引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又服务小农户技术需求,探索实践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与模式。强化体系对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作用方面将围绕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研究提出主推技术;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创建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技术体系,形成系列技术标准(规程);围绕经营模式变革,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展示基地;按照“四新”发展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培养一批“新农人”,引领产业发展。
此外,还将做好基础性日常工作,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了解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动态;开展产业调研与信息收集工作,为政府决策当好咨询参谋;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产业急性事件,做好应急性技术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