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远著诞辰90周年专题

年是华中农业大学《养殖与饲料》原编委会主任熊远著院士诞辰90周年,熊先生是我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学科、养猪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熊远著院士担任《养殖与饲料》编委会主任长达15年,为其创立发展倾注了心血。为了缅怀纪念先生一生耕耘、奉献动物科学事业的功绩,学习追思先生执着探索、百折不挠,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精神品格,《养殖与饲料》特组织“熊远著诞辰90周年专题”。

年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畜牧学家、养猪学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熊远著先生诞辰90周年,在这“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我们缅怀熊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历史贡献,缅怀熊先生等恩师对我国养猪业的贡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我国畜牧业,为满足新时代人民对安全放心、优质美味、价廉物美的肉蛋奶食品的需求不懈努力。

熊先生年开始研究养猪,在他亲手建立的实验猪场不到5m2、门外就是消毒池的门卫房,放1张单人折叠小钢丝床,床上枕边放1本俄文书和1本英文书,在猪场一住就是22年。他一心扑在养猪事业上,20世纪70年代末,他率先向国家提出建议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从原产地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改良我国供港猪种、利用国内国外2种品种资源培育中国优良品种。他和合作者选育的“杜湖猪”在香港试销一举成为内地第1个畅销港澳的名优瘦肉猪。他主持选育的湖北白猪是我国著名瘦肉型母本新品种。他主持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I系列持续选育与配套利用”被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他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合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以其科学测定结果为主要依据在全国建立了一批重点种猪场(核心群)和良种猪场(预备核心群),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规划建立70多个供港活猪基地,不仅为港澳市民提供了优质美味的猪肉,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开启了我国规模化养猪技术体系,培养了大批规模化养猪人才。他向原农业部建议开启了我国城市菜篮子工程。他主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优质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牵头创建了转基因猪研究与制备平台,组建了转基因猪研究队伍,培养了一批转基因猪研究人才,开启了优质转基因猪研究新征程。熊先生为我国优质猪肉供应、为畜牧兽医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熊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国养猪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养猪业要发展重在人才,我国要成为养猪强国也重在人才。熊先生年开始给本科生讲授《养猪学》,年开始培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研究生,年开始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他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点是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科的第一个博士点,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难能可贵的是熊先生极具协同精神,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注重与国内外机构和专家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麻省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耶鲁医学院等国内外机构合作培养过研究生,推行双导师培养。依托熊先生的博士点,我和熊先生年开始联合培养“分子抗病育种”博士研究生,至年我们的预防兽医学博士点招生前我和熊先生联合培养了31位博士研究生。基于以熊先生为代表的前辈的贡献,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建立了“本-硕-博”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设有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2个本科专业,拥有畜牧学、兽医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和兽医学一级学科均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A+。

熊先生是我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种猪是养猪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影响养猪业技术水平、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的核心源头,是资源创新的基础。湖北白猪是熊先生主持育成的我国著名瘦肉型母本新品种,他和合作者自年开始,历经10多年艰辛选育,年通过品种鉴定,专家鉴定认为“生长速度、瘦肉率居国内领先,产仔数和肉质性状达国际先进水平……”。湖北白猪开创了品种品系同步选育的先河,是品系品种同步选育的典范,是前瞻性科研的典范,是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典范。“湖北白猪新品种选育”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湖北白猪瘦肉率高、肉质好、产仔多、适应性强,迅速推广到10多个省、市、区,为我国瘦肉型商品猪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熊先生提出我国瘦肉猪专门化品系选育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标准《瘦肉型猪综合标准》的编制。90年代组建了猪的资源家系,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猪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研究,同时分离鉴定了与肌肉生长、肉质等性状有关的基因和标记,为开展猪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开启优质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为开展猪转基因育种奠定了基础。

熊先生主持培育了多个瘦肉猪专门化父母本品系,如:湖北白猪Ⅲ系、Ⅳ系,杜洛克猪新品系,DⅣ系,HN95系,抗应激品系,华贸父系等。其中“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DⅣ1系列持续选育与配套利用”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及配套研究”被评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瘦肉型湖北白猪及其配套系”“杜湖杂交组合”“中国瘦肉猪DⅣ系及其配套技术”均被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杜洛克猪新品(系)在全国市场非常畅销。这些瘦肉猪新品种(系)的育成和规模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和生猪菜篮子工程建设。

熊先生为我国供港猪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湖北白猪是我国创外汇最多的培育新品种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活猪供应市场竞争加剧,香港市民开始喜欢瘦肉而不喜欢肥肉。当时内地供应到香港的活猪瘦肉率低,被香港市民戏称为“丹顶鹤”——大片的肥肉上仅有一点瘦肉,因此售价也低。内地面临失去港澳市场的危机。为解决这一难题,熊先生提出从原产地引进国外优良瘦肉型猪种建立改良体系提高改良供港活猪品质的关键技改方案,得到国家外经贸部和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的支持。熊先生主持瘦肉猪“六五”国家科技攻关,与合作者以培育中的“湖北白猪”为母本,以引进的杜洛克为父本,优选出的“杜湖猪”生长快,肉质好,瘦肉率高,年试销香港,一举成为内地畅销港澳的名优瘦肉猪,就算搭售肥猪肉香港市民也争相抢购。据香港五丰行反馈的信息,年内地供港猪良级率平均为15.52%,杜湖猪为90%;年内地供港猪良级率平均为25.15%,杜湖猪为95.91%,每头杜湖猪比内地其它供港猪多卖港元以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杜湖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优质商品瘦肉猪生产,为内地创汇作出了突出贡献。“‘杜湖’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的研究”年获国家外经贸部活猪出口金杯奖,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熊先生主持建立了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国家种猪测定中心、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种猪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部级科研机构与平台,建立了华中农业大学实验猪场、测定猪场、菜篮子工程猪场、精品种猪场等科研和教学实习基地,为产业科技进步、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创建了一流平台。

熊先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第一个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为提高我国种猪育种水平,提高我国种猪质量,推动我国核心种猪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年熊先生提出在我国建立种猪测定中心的设想,得到国家外经贸部、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和华中农学院的支持,年立项筹建,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该中心当时是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和华中农学院双重领导的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设有科学顾问小组、种猪测定研究室、饲养研究室、兽医室、情报资料室、技术推广室、办公室等,以其科学测定结果为主要依据在全国建立了一批重点种猪场(核心群)和良种猪场(预备核心群),标志着我国猪育种和养猪生产走向科学发展之路,保证了我国核心种猪群、良种种猪群的质量稳步提高,数量稳步增加,在此基础上在全国规划建立70多个供港活猪基地,形成了我国生产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的繁育体系,保证了内地供港活猪的良种率和竞争力,也为内地菜蓝子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该中心有计划地组织举办猪场场长、测定员、技术员、兽医等培训班,培训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还特别创办《种猪工作通讯》内部刊物,有效地普及了科学养猪技术。

在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的基础上,熊先生年承建、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该中心是经农业部授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法定专职检验机构,是社会公益性的非盈利技术服务事业单位,是部级检测中心。当时农业部文件赋予其六大任务:承担农业系统或其他部门指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和优质荣誉产品的评选、复查、跟踪检验;受农业系统或其他部门委托,对实施证书管理(如生产许可证、进出口登记、推介许可证、产品登记等)的产品进行检验,以及对重要新产品、新品种投产和科技成果的鉴定检验;承担农业系统企业的产品质量考核检验和产品质量的分等级检验;承担有关产品的质量仲裁检验和其他委托检验;负责对有关企业和地方同类检验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人员培训;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承担或参与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订、修订以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工作。其顶层设计是质量评价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市场商品信息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是国家监督管理服务养猪产业,建立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机构。该中心年更名为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中国武汉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是熊先生创办的重要的产学研融合平台。年熊先生与当时的湖北省畜牧局联合创办“湖北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年更名为“中国武汉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该会是学术交流、技术交流、产品交流、产业交流与科学研究融合的很好平台。年起作为全国种猪大赛南方赛区被农业农村部纳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受到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的高度重视,现已成为全国种猪大赛最重要的赛区。20年来全国13个省的优秀种猪企业曾送测参展,深受种猪界好评。该会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停办过的种猪测定拍卖展销与学术交流会。

熊先生为政府、高校、团体、企业做了大量咨询顾问工作,长期为我国养猪业科学持续发展向国家建言献策,给企业指点迷津。

熊先生是《养殖与饲料》创刊编委会主任,担任编委会主任15年。熊先生非常关心支持科技出版和专业期刊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受湖北省农业厅邀请参加湖北省地方猪种及其杂交状况调查,撰写湖北猪种类型报告、湖北猪种资源书稿、制定湖北猪种改良规划等。年,熊先生被农牧渔业部畜牧总局、中国农业科学院组建的《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全国编辑委员会聘为编辑,参加全国猪种资源调查,是《中国猪品种志》编写人之一。主编了《种猪测定原理及方法》《猪生化及分子遗传实验导论》《快速养猪技术》等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他担任过《国外畜牧学——猪与禽》《养猪》《猪业科学》《中国畜禽种业》《中国畜牧杂志》等期刊特约编审、顾问工作,-年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合作创办内部刊物《种猪工作通讯》,年受湖北省养猪行业协会委托承办内部刊物《湖北养猪》,担任理事长和主编10年。晚年还力主创办《种猪研究》杂志。几十年来熊先生为养猪科技传播鞠躬尽瘁。

熊先生终其一生为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和养猪学教学、科研、推广辛勤奉献,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桃李遍天下;承担养猪产业“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农业成果转化、“”“”“”“湖北省重大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星火奖1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是首批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是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星火计划先进工作者、“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其产学研融合的思想,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其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创业精神、吃苦精神、坚持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谨以此文纪念熊远著先生诞辰90周年。

作者简介:陈焕春,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养殖与饲料》主编、编委会主任。

熊远著院士是我尊敬的行业大师,是我尊敬的老师,是事业中的好朋友。作为中国动物育种界的奠基人,熊院士著述等身,在行业声名远著。20年前,我有幸受邀参加熊院士创办的湖北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中国武汉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的前身)并作学术报告。如今,这个会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专业盛会。此后,我又多次受熊院士邀请作学术报告,逐步对熊院士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熊院士诞辰90周年之际,回忆我们交往的一幕幕,回望熊院士躬耕不止、奋进不息的点点滴滴,感慨良多。做学问搞科研,是为了“经世济民”。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养猪业处于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阶段。熊院士对世界猪种类型演变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开始了在当时中国还是空白的有关瘦肉猪育种的成熟技术路线与方法的科研攻关。80年代和90年代,熊院士先后牵头承建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第一个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为我国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种猪选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科研领域,熊院士做的贡献可圈可点。注重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湖北白猪选育过程中,考虑到当时供港活猪瘦肉率较低、外来品种对本土适应性特点,熊院士及时准确地提出国内市场对猪瘦肉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养猪饲料资源不断改善的论断,选定瘦肉猪育种方向。湖北白猪是我国自主育成的著名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种(系),先后累计推广种猪6万余头,曾推广到全国10多个省市,形成了万头商品瘦肉猪的生产规模。“杜湖猪”等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注重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典范性。在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下,熊院士采用多品种育成杂交和群体继代选育等当代先进的育种技术,从品系选育入手,同步进行品系、品种选育,该育种技术至今仍发挥着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科学研究没有捷径。熊院士常说:只有踏实勤奋、实事求是,才能做出真正的科学成就和成绩,为人类更好地生活而服务。为了搞好猪种资源调查,他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了掌握育种的第一手资料,他长年累月以猪舍为“家”,与工人吃住都在一起。几十年如一日治学严谨、潜心钻研,持之以恒、致力创新,使得熊院士取得累累硕果,为促进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他也成为了目前我国唯一的养猪学院士,也是动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熊院士身上体现的与时俱进、拼搏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学习。我和熊院士虽然在不同学校,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但都肩负着言传身教、授书解惑的责任。熊院士不仅常用“敏而好学”“行成于思”与学生共勉,也用持之以恒潜心科研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与兴趣爱好,带着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不断攀上科研的高峰。熊院士做学术踏实严谨,做人为人师表,做事关心年轻人成才发展,成为传递给广大师生宝贵的无形财富。他在自己热爱的教育和科技事业上长期无私奉献,也生动诠释了“老骥伏枥更奋蹄、甘为人梯做春泥”的可贵品质。与时代同行,勇立潮头。愿更多科研工作者像熊院士一样,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击本质并且驾驭本质,躬耕不止、勇攀高峰,不断用最新科研成果助推高质量发展,持续地进行价值创造和创新求变,在追求时代进步、伟大民族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作者简介:李德发,男,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及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我国著名猪遗传育种学家熊远著院士就是其中的忠实代表。年1月30日熊院士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动物遗传育种界的重大损失,猪遗传育种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年7月熊先生诞辰9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尊敬的熊远著院士。熊远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动物遗传育种和养猪学专家,我国运用数量遗传学理论进行瘦肉型猪杂交育种的开拓者之一,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熊先生主持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和部省科研项目,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熊远著先生不仅科研硕果累累,其成果推广也卓有成效。如:湖北白猪是我国创外汇最多的培育品种之一,“湖北白猪新品种选育”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以湖北白猪为母本,杂交优选的“杜湖猪”在港澳试销深受欢迎,“‘杜湖’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的研究”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瘦肉型猪湖北白猪Ⅲ、Ⅳ系的推广利用”年获国家星火二等奖;“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及配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熊先生因此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星火先进工作者等。我于年结识熊远著先生,那时他因“湖北白猪”“杜湖猪”已非常有名,且建成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当时我还是硕士研究生,正从事全国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研究,到湖北采样,先到华中农业大学登门拜访熊先生,从此与先生结缘,熊先生不仅给予了我工作上的大力支持,而且还邀请我到他的家里吃中饭,作为一名学生,我非常感动,感念至今。此后30多年熊先生给了我很多帮助,其求真务实的作风、重视科技推广的思想对我影响非常大。30多年来,熊先生给予了我一如既往的工作支持。对我们团队开展的欧美商业猪种及中国地方猪种生长、繁殖、体型、毛色、抗病和肉质性状的种质遗传特性研究充分肯定和多方面支持。熊先生担任我们实验室学术委员多年,多次带领其团队年轻老师到我们实验室交流研讨,熊先生爱国敬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奖掖后学,给我们团队老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创办中国武汉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是熊远著先生推广科技的丰碑。年熊先生与当时的湖北省畜牧局合作创办种猪拍卖展销暨学术交流会。20年来数以百计的国内外专家、企业家在这个平台传播最新技术,数以千计的国内外企业在这个平台展销最新产品,数以万计的国内外行业精英在这个平台学习、交流、合作。年起该会是全国种猪大赛最重要的赛区,被农业农村部纳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该会也是20年来全国唯一没有停办过的种猪测定拍卖展销与学术交流会,成为全国最著名的种猪盛会。熊远著先生毕生从事猪遗传育种和养猪教学、科研、推广,成就卓著,贡献重大,桃李满天下,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楷模。作者简介:黄路生,男,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远著院士对我国养猪业的贡献(陈焕春)

潜心科研躬耕不止的良师益友(李德发)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养猪院士(黄路生)

我国现代种猪育种践行先驱(陈瑶生)

忆熊远著先生二三事(张勤)

大师远去,功德永存(金梅林)

两院院长管两个院士(毕丁仁)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学一流学科奠基人(赵书红)

追忆恩师,丰碑永存(吴珍芳)

往事成追忆,点滴师生情(蔡更元)

熊远著院士助推杜洛克育种产业化(陈俊海)

指点养猪,提携后辈(潘向阳)

我国瘦肉猪育种体系创建的开拓者(刘望宏,倪德斌,胡军勇,等)

一位以科研解决实际问题、勤奋和工作为第一的导师——熊远著院士(赵保平杨金增)

触摸深厚底蕴,感悟深邃理念(龙良启)

我眼中的熊远著老师(李凤娥)

深切缅怀熊远著院士(雷明刚,倪德斌)

追忆恩师熊远著院士(左波)

精益求精的“移植”(胡长敏)

中国猪业革命的先驱,严谨治学的大师(刘永刚)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毕延震)

有志者事竟成(周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5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