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
农业的发展史: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世界农业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自然条件
完全依赖
依赖
利用
生产工具
树枝和石器
手工和铁器
机械化、自动化
主要生产力
人力
人力和畜力
科学技术
收获
甚微
丰收、歉收、失收
预期目的
中国农耕文化内涵:(1)“应时”。农业生产联系最直接的是时间与节气,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直到今天,节气依然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依据。(2)“取宜”。取宜主要是对“地”来说的,即适宜、适合。中国传统农业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把“三宜”看作是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守的原则。种庄稼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取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3)“守则”。即准则、规范、秩序,它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4)“和谐”。农业是农业生物、自然环境与人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这也是农业活动的根本要求。农业发展史.mp4主讲老师:吴奕璇
课程组成员:吴奕璇麦进强江培雄陈思遥
主编:林文丽
审核:卢传辉
编辑:王晓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