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领取时政周报和时政模拟题
后台回复领取事业单位资料合集
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
昨天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春种秋收,天道酬勤”。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农业自古就是我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以下中国农业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中国农业的起源
1.从采集向种植发展
《易经·系辞下》记载,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意思是指人们用绳子学着蜘蛛结网的方式做成渔网用来耕耘捕鱼。网罟就是一种利用潮差在湾内捕鱼的方式。至神农氏时,才有了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说明最早的农业时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而神农氏因此被称之为农业始祖。
2.区域差异与交融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被现今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两大起源中心。从历史来看,中国农业的基础是距今年前在仰韶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建立起来的。
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古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北瓷山遗址(距今年)、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距今年)、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年)。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旱地粮食作物黍、粟,粮食作物生产与加工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等生产工具,陶器、骨器以及猪、牛、羊遗骨等,表明在距今7000年以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从粟和黍等新石器时代的出土遗址的时间分布来看,粟出现最早,距今年,分布最广,达30多处。而黍最早出土距今为年,分布有4处。
从已发现的遗址来看,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农业起源并不比黄河流域晚,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士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年左右)中出土的陶器、石器、骨耜、稻谷等,都说明这个时期长江流域已进入了较为发达的稆耕农业阶段。
其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的良渚古城遗址可实证距今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在城里宫殿区南面,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仓储区,大概有20万斤的水稻。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年7月6日,良渚古城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五谷、六畜、六禽
古语有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shǔ,俗称黄米)、稷(jì,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有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六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禽则指的是雁﹑鹑﹑鷃﹑雉﹑鸠﹑鸽。
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1.原始的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由于经营粗放,亩产非常少,俗称“种一偏坡,收一萝萝”。目前一些热带雨林国家仍然保留这种农耕方式。
2.铁器牛耕出现,劳动工具大发展
耒耜(lěisì)传说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
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已经开始出现牛耕技术,开始出现铁农具。在此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同时牛耕得到推广。
西汉时,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耙耧”,是一种畜力条播机。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耦犁,也是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具。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
(汉代耦犁画像砖:二牛抬杠)
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曲辕犁)
农业科学理论的发展
《齐民要术》
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盖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
《农桑辑要》
由元王朝司农司撰写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参加编写及修订补充,成书于至元十年(年)。选辑古代至元初农书的有关内容,对13世纪以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加以系统总结研究。
《王祯农书》
由元代农学家、农业机械学家王祯所著。它兼论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中国南方农业技术,在前人著作基础上,第一次对所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元朝统治中国97年,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却在我国农学史上留下了三部比较出色的农学著作: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
《农政全书》
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这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授时通考》
中国清代官修的综合性农书。清乾隆二年(),由总裁鄂尔泰、张廷玉奉旨率词臣40余人,收集、辑录前人有关农事的文献记载,历时5年,于乾隆七年()编成。书名中的“授时”出自《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表示由朝廷“敬授民时”的意思。本书除辑录历代农书外,还征引了经、史、子、集中有关农事的记载达种、插图幅,其中有不少材料十分珍贵。
请输入标题
01
某机构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D
图①地动仪,是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图②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图③筒车,据史料记载,发明于隋而盛于唐。图④耧车,是西汉赵过发明。故本题选择D。
02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学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是现存的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农书
B.《齐民要术》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著作
C.《农政全书》贯彻了徐光启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D.《梦溪笔谈》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也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因此ABD错误,选择C选项。
备考进行时
事业单位真题礼包来袭
全部0元领取!
▼-更多备考疑问联系华图刘老师-
▼
各地市备考交流群
?江苏?苏州?徐州?淮安?泰州?无锡?南通?常州806750?宿迁?扬州?镇江?盐城?连云港点在看,叶子陪你一起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