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老挝农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兼论当

年07期

作者:王栋

单位: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简介:王栋,中国加拿大研究会会员,云南农业大学南亚东南亚政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YB);云南农业大学重大课题(A)。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落实和发展,中老农业合作日益密切,无论是在东南亚农业领域还是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老挝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战略合作伙伴。

该研究结合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实际,研究中老农业合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中老双方在农业合作方面互利共赢的可行途径。

1

存在的问题

自年老挝加入WTO后,老挝国家和人民享受到国际合作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改革红利的丰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老挝政府制定的“八五”(—年)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老挝未来的5年经济增速将不低于8.0%,未来10年经济增速不低于7.5%。虽然面临如此优越的发展机会,其农业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

1.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老挝农村地区有将近53%农田缺乏相关配套水利设施。必然导致灌溉能力低下,耕作面积减少,农产品收成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老挝境内多山地高原,目前国内的公路网建设尚不完善,运输道路情况并不理想,因而导致了农产品物资陆地运输成本也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到老挝农业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直接波及当地农民的收入,也降低了当地农民生产积极性。

1.2农业技术人才缺失

因教育条件所限,老挝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当地劳动力总体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具备从事专业农产品种植生产的劳动力资源不充足。由于当地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技能培训方面的指导,这使得当地农产品在整个市场中的价值并不高。老挝虽然有60%~70%的人口从事农业,但年增长率仅为3%,农业仅占GDP的23.3%。由此可见精通农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1.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老挝现行体制下的农业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在有限的投资中,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便会遭受巨大影响,甚至面临某种程度上的危机。除此之外,老挝本国的银行存款相当有限,缺乏发放贷款的能力。作为老挝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由于中国银行对境外项目要求严格,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老挝农业的资金需求。

1.4农业产业结构的制约

一方面,由于老挝当地资源的硬性限制,当地农业经营结构普遍呈现出规模小、抵御外来冲击能力弱等缺点,这些劣势因素都强烈依赖资金的投入。而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也无法吸引优秀的国内外企业或者是相关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导致老挝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规模限制。

另一方面,老挝国内大部分农业经营模式为传统形式的自给自足农业,部分地区刚开始普及有机种植技术。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虽高,但培养过程需要付出多倍的额外劳动,当地多数农民不愿意转向有机种植的生产模式。

2

应对策略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水平

随着近年来老挝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老挝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逐渐发展,但相对于平原城镇地区而言,偏远山地区域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各方各面依然薄弱。因此,兴修农田水电工程、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老挝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此外,在完善相关地区水电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老挝公路网建设,逐步加强电子通讯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当前中国应始终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尽快建立起中老贸易和基础设施联通网络。

云南省坐落于中国西南边陲,毗邻越南、缅甸、老挝3国,由于云南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优势,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水电、风电、光电发电能力。云南省应当发挥其区位优势,加大向周边国家,特别是老挝的电力出口。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与老挝进行电力开发合作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共同推动中老基础设施合作,加快老挝农业硬件设施的建设步伐。

2.2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加快老挝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科技实力在提升老挝农产品商业价值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面对当前老挝农业生产模式,中国应加强同老挝在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开发。此外,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在老挝电网得以普及和电气化水平提升后,农业信息技术将可以广泛应用于老挝农产品销售系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将为下一步实施老挝农产品品牌计划发展提供一定的契机。

云南省应依托其农业科研实力和区位优势,在与老挝农业的种植培育技术方面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贯彻落实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定期定点选派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赴老进行交流合作,提高老挝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蛋禽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的科技、资源合作及共享。

2.3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融资创新

老挝政府可通过建立健全各类金融机构,调整国内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当地金融行业的工作效率。加大对当地农业生产体系的帮扶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来调整经济结构,对于涉农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加快老挝农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此外,目前国际社会已有部分国家设立了海外风险投资资金,投资国与海外企业共同出资,通过利用这些投资企业提供的服务,为当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资金方面的优惠和保障,并且在此循环链中,可以充分发挥国际市场的能动性,将当地农产品销售到海外。

由于边境贸易逐渐向一般贸易的转变,云南省也由其原先独特的边境贸易转而成为一般性贸易,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中老间交易的机会。在政策方面应适当放宽云南省外资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准入机制,加强同老挝的农产品企业融资互助。老挝方面可借助云南省的政策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扭转国际贸易逆差,实现资本回流,达到收支平衡。并借助云南的边界优势,积极推动中老两国建立金融领域联盟,达成与中国的经济纽带关系,形成联盟机制,借助纽带的集体力量来抵御外来风险,增加彼此间的合作机会。

2.4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地区特色产品影响力

老挝农业经营结构普遍展现出规模小、碎片化、零星分布的状态,从而导致了当地农业生产缺乏抵御自然灾害以及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应注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作物区域种植规划。以老挝西南地区为例,应摒弃原有的小农经济,集成地区劳动力,开展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种植合作,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老挝主要农业产区可积极借鉴中国云南省近几年来着力开展的作物间作技术,从生物学的角度,运用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原理,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活动,降低作物自然病虫害的对当地收成造成的影响。结合云南农大与老挝的农业合作备忘录,借助云南省高精尖的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开展极具地区特色的东南亚有机农产品绿色生产,在有机瓜果蔬菜、茶叶、稻米和原生态肉畜产业方面形成良性产业链,为当地增产创收提供保障。

2.5完善体制机制,保证行政高效运行

虽然经过不断的历史革新和社会进步,老挝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政府管理部门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各级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佳,效率低下。当下老挝政府对国外投资者所设置的“窗口式服务”并没有按照既定计划发挥其本应具备的便利化功能,国内现行的部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高,存在一系列的法律制度问题。

因而,完善政府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及行政信誉,对老挝吸引投资、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整体发展具有绝对重要性。老挝政府应当加强行政体制监督,严惩违法经营机构,严厉打击非法贸易。与此同时,还要在国际领域加强宣传,提高对外来投资者的信誉保障,打消外来投资者对在老挝投资的疑虑。

3

结语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引领下,中老农业合作迎来了新机遇。虽然老挝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但是只要老挝政府和人民善于学习、敢于创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出一条具有老挝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老挝的农业发展一定大有可为。

安徽农业科学

学术|科普|三农|聚焦|学习|生活

一个接地气的学术期刊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zc/11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