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41118/4519271.html
农业农村部本月预测,/21年度中国玉米供需数据与上月保持一致。目前新季玉米销售进度偏快于上年同期,预计后期东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玉米市场购销,有效供给将持续增加,价格有望趋于平稳。消费方面,国内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持续恢复增长,蛋禽、肉禽存栏仍属高位,饲用消费需求保持增长态势,考虑到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对玉米饲用消费形成明显替代,玉米整体消费基本稳定。国际市场,由于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下降,价格预期上涨,预计本年度进口玉米到岸税后均价每吨-元,较上月预测区间上调元。
“一是粮食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二是亩产有所增加。”12月10日,江苏盐城市建湖县某乡镇的一位基层农业干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样解释年的粮食产量增收原因。
尽管是身处江苏农业面积和农业产值最大的地级市,但能在年取得粮食增收实属不易,“从乡镇层级看,近几年确实是保证了粮食增产,但增幅成长处于小空间,难以提升。”上述基层干部继续解释,“整体上,今年夏粮和秋粮属于正常。”
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的最新消息,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万吨(亿斤),比年增加万吨(亿斤),同增0.9%。
对应的是,从全国层面看,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和单位产量也都同时得到了提升。“粮食增长的背后,主要是需求的增长。”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徐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在增收的同时,粮食价格也有所增长,尤其是玉米。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年我国玉米的总产量为2.61亿吨,较年增产万吨;参考12月8日全国玉米均价1.元/斤,较年同期(0.9元/斤)上涨了近40%。而进口大豆的增长也意味着饲料油料缺口较大。
粮食增产边际效应递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目前看,增加谷物种植面积是确保粮食增产的关键所在。以年数据看,谷物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接近84%;新增加的面积中,谷物面积占到近17%。
就当前种植面积的增加,不少县域则是主动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沭阳县一位副县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主要是立足于粮食以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将三次产业比例从年的13:46.5:40.5调整到年的11.2:41.7:47.1。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江苏涉及农村的诸如苏北农房改造的一系列改革中,因为对土地的集约利用,都释放出了耕地指标。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年)规定,年江苏省耕地保有量要达到万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以盐城市响水县的夏粮面积看,年的种植面积为54.08万亩,同比增加0.96万亩,增1.8%。其中,小麦面积52.71万亩,同比增加0.96万亩,增1.8%。
除了面积、亩产略微增加的原因外,一位响水县农业系统的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年夏粮实现增产的主要是苗情(小麦)基础好:“一是去年播种期间没有出现连阴雨天气,二是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苗匀苗齐,提高了播种质量;三是年越冬期属暖冬年,大于0℃以上有效积温高,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从响水农业部门的抽查情况看,在衡量粮食的重要指标“千粒重”中,年夏熟小麦每亩穗数42.9万穗(同增0.6万),每穗粒数25.2粒(同降0.7粒),千粒重39.1克(持平)。小麦单产.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斤/亩)。不过,这依赖于政府的投入。年响水县财政配套专项资金万元,用于控制小麦赤霉病。事实上,这是响水夏粮生产获得丰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位接受采访的江苏县级地方官员认为,在面积和亩产增加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粮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种植的全程机械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12月9日,在江苏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考评会议上,全省66个粮食主产县整体实现全程机械化,即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的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六大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2%,高于国家标准,这使得每亩节本增效近元。
就粮食增产的逻辑看,江苏省社科院农发所张立冬博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改革开放初期是生产关系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粮食大幅度增收;后来是绿色农业革命,采用良种、化肥、农药等,促进粮食大幅度增收;近些年则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质量实现增收,“当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粮食增产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饲料油料缺口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的解读,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74亿亩,同增万亩,增长4.7%。受大豆振兴计划政策带动,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48亿亩、亿斤,比上年分别增加万亩、30亿斤,分别增长5.9%、8.3%。
但从年粮食市场的表现看,有两大特点不能忽视:一是粮食价格尤其是玉米价格涨幅较大;二是饲料油料的缺口较大,导致进口的大豆增加。
“今年粮食价格涨幅有点大,主要是玉米涨价带动的。”盐城种植大户徐正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主要原因是东北玉米因为受台风洪涝灾害影响减产,玉米倒伏收割成本增加,生猪逐步恢复产能等因素。
在现货市场,正常玉米价格在-(元/吨),但年高峰价格甚至超过(元/吨)。
国内农业重点企业雨润集团养殖部门的一位分析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生猪产能恢复带动饲料需求带来玉米需求增加;第二,疫情、国际局势和经济双循环大环境刺激玉米深加工企业(酒精、淀粉、糖、其他生物制品)提高开工率从而带来需求增加;此外,玉米价格的上涨也涉及到市场炒作,贸易商和农民看到价格上涨开始囤货,以及疫情和国际关系导致进口配额的不确定。
进口的大豆则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据南京海关发布的1-10月进出口数据显示,江苏重点农产品的进口量增加,其中,大豆进口量增加37%。这是持续拉动全省进口保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是国产大豆榨油出油率低于国外的以转基因为主的大豆;二是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低,国产大豆价格没有竞争力;三是国内土地资源有限。”张立冬博士对记者解释。
本月预测,/21年度中国玉米供需数据与上月保持一致。目前新季玉米销售进度偏快于上年同期,预计后期东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玉米市场购销,有效供给将持续增加,价格有望趋于平稳。消费方面,国内生猪、能繁母猪存栏持续恢复增长,蛋禽、肉禽存栏仍属高位,饲用消费需求保持增长态势,考虑到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对玉米饲用消费形成明显替代,玉米整体消费基本稳定。国际市场,由于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下降,价格预期上涨,预计本年度进口玉米到岸税后均价每吨-元,较上月预测区间上调元。
上周国内玉米期货高位振荡,截至12月4日,玉米主力合约最高价为元/吨,最低价为元/吨,收盘价为元/吨,周跌幅为0.08%。现货方面,上周全周市场延续上涨态势。黑龙江地区上周五报价元/吨,较此前一周的元/吨上涨元;吉林地区现货报价—元/吨不等,较此前一周上涨70元/吨左右;华北地区玉米报价0—元/吨不等,河南地区玉米报价—元/吨不等。
从产量来看,年全国产量约2.18亿吨,年产量约2.06亿吨,今年产量相比上年略减,但由于今年在生长后期较为潮湿,新粮玉米呕吐毒素较高,优质玉米供给按照减少10%来测算,今年优质玉米供应同比降低万吨左右。
进口量增加是必然趋势。我国玉米进口配额为万/年,目前由于国内玉米价格高,国家允许饲料企业通过中粮集团采购总量为万吨的进口转基因玉米作为饲料原料,保守估计新年度国内进口万吨,同比增加万吨。后期进口存在两大不确定性,一是市场普遍预计玉米进口可能超过万吨,达到2万吨的水平;二是DDGS进口是否放松,中美关系阶段性缓解是否会带来DDGS进口窗口期存在不确定性。
需求方面,玉米饲料需求的三大板块有生猪消费、肉禽消费、蛋禽消费,年生猪存栏预计增加1亿头,增加猪料消费万吨,需玉米万吨增量;肉禽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增幅16%,多增禽料需求万吨,需要玉米万吨,生猪和肉禽多增玉米消费万吨;年蛋禽补栏每月均低于上年,预计年蛋鸡存栏同比下降13%,蛋禽料玉米消费下降万吨。预计饲用需求增加万吨。
深加工需求方面,年玉米深加工消费万吨,在优先满足饲用需求的政策导向之下,预计深加工支持政策会有调整,初步预计深加工需求下降万吨。
年优质玉米供给减少约万吨,进口增加万吨,需求增加万吨,替代需求2万吨,供需面基本不存在缺口。后期国家可以用的调控政策主要是增加小麦稻谷拍卖以及调整进口政策。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利多因素主要有:当前资金面极度宽松,有利于价格上涨;今年玉米产量小幅减少,但由于生长后期降水过多,毒素霉变等指标普遍偏高,优质玉米供给减少;国储拍卖完毕,剩余库存量少。利空因素主要有:进口玉米数量保守估计同比增加万吨,后期可能再增加万吨,并存在放松DDGS进口政策的可能;国家开始拍卖陈小麦和陈稻谷来替代饲料玉米。不过,以上利空因素真正释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时间内能发生的利空因素则是加速上涨的大宗商品指数见顶逆转,由前期的正反馈式上涨变为负反馈下跌。
自10月份开始玉米淀粉市场在下游需求释放及成本强势支撑下,价格陆续攀升至年内高点,部分价格突破3元/吨的高位,出乎业内人士的意料之外。11月份淀粉价格震荡反复,但始终处于元/吨的价格之上。目前下游市场抵触情绪较重,但成本居高不下,现货市场依旧利好及利空相互博弈。
进入12月份,现货玉米淀粉市场基本处于利好及利空因素博弈阶段,市场延续僵持整理运行,价格涨跌均不易。
目前市场利空因素主要有,一方面自10月份开始,玉米淀粉市场供应量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截至年12月4日,玉米淀粉行业开工率达73.44%,月环比增加4.26个百分点,开工负荷不断上升使得市场供应及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其次是在玉米淀粉价格升至高位后,下游需求逐渐萎缩,部分造纸、食品、三粉行业选取木薯淀粉或小麦淀粉进行替代,玉米淀粉替代需求明显减少。
近期淀粉市场行情涨跌转换频繁,下游市场操作趋向于谨慎态势,基本以随销随补拿货为主,需求放量较前期明显减少,整体表现较为低迷。最后是近期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发运不畅,且随着年底临近,集装箱铁路等交通运输均趋于紧张,部分地区货源发运不畅使得企业库存压力有所增加,出货意识增强。
利好因素主要有:一是原料玉米市场供应紧张,业者对传统售粮期内玉米价格看跌预期弱,中长期受存粮成本支撑,玉米价格仍以看涨为主,市场挺价氛围火热,随着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成本支撑力度增强。截至12月7日全国玉米均价收于.75元/吨,环比上月涨幅4.95%,同比去年涨幅40.00%。
二是供暖季大气治理力度仍旧较强,华北地区部分企业开工负荷仍有降低的可能,局部市场货源供应有收紧的预期,或将对市场行情有所提振。
三是11月份在原料价格持续上涨、主副产品价格震荡下行的综合影响下,玉米淀粉企业盈利空间已明显收窄。全国主要企业理论加工利润已由11月6日的.65元/吨降至44.45元/吨,盈利月环比减少.2元/吨。面对高额的成本,若玉米淀粉市场挺价力度不足,企业加工利润盈利空间将继续缩小甚至出现亏损的可能。
近日国内玉米淀粉现货市场涨后趋于平稳,上下游市场观望情绪较为浓厚。目前下游对高价货源持续抵触,需求放量不足对于业内人士心态形成一定的打压,市场看空预期陆续增强。但市场成本支撑力度依旧较强,随着企业盈利空间逐渐缩减,价格下行空间将非常受限。卓创预计短期上下游市场或激烈博弈为主,部分企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高端价格或依据出货情况窄幅下调,但价格深跌仍有较大阻力。
盘面情况:C最高报,最低,收盘,较上一交易日+0.27%;成交量;持仓,-,基差-9;C5-9月价差-8。CS最高报,最低,收,较上一交易日-0.20%;成交量38,持仓,+,基差-56;CS5-9月价差-54。
消息:12月10日中央储备粮辽宁分公司计划竞价销售吨,成交吨,成交率88%。中央储备粮黑龙江分公司计划竞价销售吨,成交吨,成交率%。
现货市场:锦州港(190)地区水分15%新粮收购价-元/吨,平舱价-元/吨。淀粉吉林报价-3元/吨;山东报价-3。(单位:元/吨)
仓单:玉米仓单报张,+0张;玉米淀粉仓单报0张,+0张。
持仓分析:玉米C合约主流资金前二十名多头持仓报手,-手,空头持仓报手,+手。玉米淀粉C合约主流资金前二十名多头持仓报手,+手,空头持仓报手,+手。
总结:东北地区天气晴好,加工企业继续建库,售粮进度略有加快,目前快于去年同期。吉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中储粮暂停粮食收购,且临储玉米拍卖重启,引发市场担忧。进口方面,我国大量采购美国玉米。供需方面,生猪存栏的增加,带动饲料需求增长,但是水产饲料和禽类饲料表现一般,以及小麦和大麦替代性提高,玉米饲料需求增幅受限,深加工需求相对稳定。综上所述,随着玉米及替代性品供应增加,加之轮储暂停、临储拍卖重启引发担忧,抑制价格短线表现,但是长期供需存在一定缺口,市场对后市看好,期价将保持高位运行。从盘面来看,C合约在元/吨关口附近小幅波动,短线可能以弱势震荡走势为主。操作上,空单谨慎持有,止损元/吨,目标-元/吨。
新粮销售好转,淀粉企业正常加工,下游企业对淀粉高价接受度不强,市场成交率不高,库存呈现从低位缓慢建库态势。玉米价格虽然处于高位,但是短线滞涨调整,淀粉跟随回落。技术上,淀粉合约小幅收跌,承压短期均线,以偏弱行情为主,操作上,建议短线偏空交易。
文章来源:一佳玉米资讯,如有未注来源的文章小编实在也不知道出处,若是原创看到有未标注或标注错误的还请提醒,联系小编及时修改,原创不易,小编感激!联系。
精品推广
粮食贸易贸/易/其/实/很/容/易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也可直接下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