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于罗马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上,有人直言:中国仅凭一己之力绝对无法养活十亿人口。而我国不留余力的进行农业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完成了用全球百分之七的农业用地,养活约为全球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的壮举,人民从「吃得饱」向「吃得更好、吃得更安全、吃得种类更多」迈进。
如今,00后的孩子已经不懂「挨饿」是什么滋味,「掉进蜜罐里」成了长辈最多说的话,人民安居乐业之下,人们对农业的热乎劲也逐渐淡去,而殊不知我们的农业已经深陷泥沼。
一位伟人曾说过,「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城镇化率也逐年提高,截止到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0%,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说过去数十年间,我国能够保证持续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功不可没。然而我们都知道,城镇化会吸引众多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寻找机会,而从事农业的力量势必会遭到削弱。看如今,农业现代化经营已经出现了与我们的社会建设主体的发展出现失衡的现象。
当然事物总是会存在两面性,倘若还有数亿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一定会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城镇化不断挤压「农业无效人口」对于未来农业的发展一定是积极的正向作用。当农村的人口降低到一定程度,必然是农业蓬勃发展的时刻,也将会是我国下一次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我国农业面临的困境优质的土地资源缺乏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是可耕种土地面积少,而且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整体偏低,肥力不足、地薄肥少,很多名义上的耕地其实并不适合进行耕种。如今我国的土地资源除东北地区的黑土尚为肥沃之外,其他地区的耕地资源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肥力一年不如一年,农民朋友们只能在叫苦连天的同时继续加大化肥的使用,以确保土地亩产可以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过量、连年不间断的使用化肥让土地质量更加糟糕,农业生产仿佛陷入了死局一般让农民朋友无计可施。
亟需解决的小农经济
过去,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提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人民温饱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经济多方面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形式愈来愈成熟,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诞生于市场形成之前的小农经济有些力不从心,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下的发展需要。分散、市场敏感度低、抵抗风险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不断浮现,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降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急需一种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型和方法。
参与农业的积极性及潜在人口为少数
如今社会意愿参与、从事到农业中的人数在减少,90后基本不懂种粮,00后更是没有下过地。现如今从事农业的人被贴上「低端」、「书都白读了」、「没啥用」的印象标签,使得社会人员进入农业的人口数量少,许多读了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农业的意愿也不强,所以解决我国农业问题不仅仅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对于农业认识的改变,来重新认识农业,才能更好的利于中国农业发展。
历历在目的粮食安全事故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农业以安全的农业供给为使命,是人类发展之始,是社会文明之基。田地因历史原因到我们手里的大小我们无法决定,但是土地承载着供给安全粮食的使命是一样的。08年我国奶业面临的信任危机,使得我国奶业甚至农业的信誉都受到了打击,08年第四季度,进口奶粉轻轻松松拿下我国50%的市场份额,数百元的奶粉畅销无阻。而丢失的这部分信任,在十几年内都没有再拿回来。
为什么不能照搬美国农业模式全球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美国的地理条件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好的,要山有山、要地有地、要矿有矿。美国平原地形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40%,中央大平原面积辽阔且集中,.6万平方千米的面积超过了我国所有平原面积之和,且不说我国平原分散的问题。另外,在我们印象里,美国依靠人少地多的国情发展出了成熟的大农场模式,但实际上,美国的大农场模式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夸张。几乎每个农场都可以被称作一个工厂,且每个工厂附近几乎全部覆盖了公路,一定范围内就配备有高速。这些四通八达的交通构建了整个美国大农业的基础。与此对比之下,我国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多山地、丘陵、高原农业开发难度大,另外,东部平原地带也聚集着大量人类的活动,这些都成为了我国农业规模化的形成的阻碍。人少地多国情推动农业科技的巨幅进步在美国独立之前,美国国土面积仅仅有80万平方千米,独立之后,美国从法国手里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从西班牙手里购买了佛罗里达、从俄国手里购买了阿拉斯加等地,国土面积迅速扩大到.9万平方千米,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人口的增长并没有跟上国土的扩张,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千米的6.5个人,最大程度的开发单人的生产量成为了首要任务。截止到19世纪末,耕种收割各个环节都被机械所替代,大草原迅速被征服,劳动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而同期我国正在处于甲午战争时期,经济的基本特征依然保持着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也仅仅依靠着人力驱动。孙中山先生曾对比过我国农业与西方农业生产力上的差距:一台耕田机可抵数百头牛马的耕田量,一台收割机能当数百人的收获量。几千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都是靠人工劳动,没有用过机器,如果用机器来生产,收获可大增,而费用则大大减少。过去中国用人工生产,可以养活4亿人,如果改用机器生产,则可以养活8亿人。如今,农业机械已经逐渐替代了人力,然而想要达到美国大农业阶段我们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倘若我们能将区域的农民联合起来,购置一些大型设备的支出也不是平常人能够担得起的。市场上,一套大型农业设备至少需要数十万的购置费,面对越来越多的进口农作物的竞争压力,农户购买农机之后多久能回本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些都是我们实施大农业的阻碍。农民教育的普及美国坚持科技辅助农业生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地方大学与公司企业必须为地方农业生产提供教育助力或生产支持。因此美国的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就接受正规的器具使用培训和专业的生产技术指导,也可以通过贷款政策买到需要的设备,使得科技进步能够迅速的抵达田间地垄。而我国的情况,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有知识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中寻找发展机遇,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老龄化,且在运用新知识、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比较薄弱。我们需要改变「从事农业就是低端的思想」,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梦想的年轻人进入农业中,才能为我国新阶段的农业发展铺好道路。从目前来看,我国与美国生产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对于未来农业发展的道路依然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照搬美国农业势必不可行,汲取欧美农业、东亚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发展出适合我们的农业模式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中国农业未来可期,中国农民前途坦荡。农业信息尽在快看农业情报站!长按文章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