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州博智(QYResearch)调研出版了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全氟磺酸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至年,预测数据为至年。20世纪60年代,全氟磺酸树脂被美国杜邦研发问世。全氟磺酸树脂(Nafion-H)具有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优、机械强度高、热熔融加工性好等优点,并且是已知最强固体超强酸,用作酸催化剂时,与液体超强酸相比,具有催化活性好、选择性优、易于分离、可反复使用、腐蚀性小等特点,是一种容易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领域的绿色固体酸催化剂。在现代工业上,全氟磺酸树脂的主要用途是制造薄膜。1.1.1全氟磺酸发展趋势应用趋势:现阶段,全氟磺酸树脂主要用于加工质子交换膜与离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可应用于燃料电池隔膜领域,离子交换膜可应用于氯碱工业、电解制氢、废酸回收等领域。受益于全球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拉动燃料电池需求不断上升。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而全氟磺酸树脂是制造质子交换膜的关键材料,因此其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燃料电池产业:年以来《关于开展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年)》等全国性的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明确了国家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态度,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明确了氢能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并明确提到有序推荐交通领域示范应用,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的应用,有序拓展客车、货车市场应用空间,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的推进之下,中国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快速增长。1.1.2全球全氟磺酸总体规模分析
年全球全氟磺酸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2.15亿美元,预计年将达到21.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36%(-)。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年市场规模为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10.66%,预计年将达到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13.36%。消费层面来说,目前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年占有50.53%的市场份额,之后是日本和欧洲,分别占有20.45%和12.06%。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增长最快,-期间CAGR大约为10.86%。生产端来看,北美和欧洲是两个重要的生产地区,年分别占有59.88%和20.74%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将保持最快增速,预计年份额将达到12.21%。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分散液占有重要地位,预计年份额将达到64.39%。同时就应用来看,燃料电池在年份额大约是73.43%,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8.22%。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科慕、索尔维、旭化成和东岳集团,科慕、索尔维和旭化成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份额,国内目前仅东岳集团能商业化生产全氟磺酸,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将有新的厂商进入该市场,尤其在中国市场,典型在研企业包括新宙邦、科润新材等。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版行业报告,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恒州博智出版市场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截止今天,QYResearch已服务的企业超过6W家,其中不乏大批世界强企业。QYResearch在化学、材料、能源、汽车、医疗、机械设备、消费品、农业、化妆品、电子、建筑、食品、软件服务业等研究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报告、市场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IPO咨询、商业计划书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