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古至今,大部分当官的士大夫都是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道德观念。四大业中,商人的地位最为低下。然而在宋代,许多朝廷官员们,却不顾身份,纷纷跑去兼营商业,为何会出现如此特殊的现象呢?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闲官学士,有经营自家小商小铺的,也有酒肆、布坊等,甚至还有参与海外贸易的,涉及各行各业,可见官吏经商已成为普遍现象。宋代朝廷官员经商之风盛行,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
一、宋代的商业风气
到了宋代,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已趋于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思想开放,文化包容性强,所以宋代社会的百姓生活丰富多彩。
1.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稳定,促进了休闲娱乐生活的繁荣。百姓有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生活,就有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从事文化娱乐行业。
2.相对放松的政治环境
在宋朝,朝廷重文轻武,所以士大夫们的生活相当滋润,追求功名利禄之余,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去追求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富足。荣华富贵的生活过腻了,就寄情于山水田园中,形成了宋代社会休闲的生活风气。
3.繁荣的商品经济
宋代时期,农业仍然是作为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生产主力。所以,人们仍然注重农业的发展,开垦荒地解决土地问题,改良农作物品种,使产量提高,培育和引进优良稻种,使宋代的农业发展进一步成长,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宋代也重视手工业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使整个手工业得到高度发展,对整个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逐步解除宵禁
在宋代之前,城市里都采取宵禁制度,在宵禁期间,商铺闭店,街上不得有行人,更不会有夜市一说。到了北宋初期,逐渐开始开放夜市,出名的就有东京夜市,虽然这个时候的夜市还会受到一些限制,但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效仿。到了北宋中期,已经完全取消了宵禁制度,人们可以通宵的进行商品交易。
5.盛行奢靡享乐之风
“杯酒释兵权”说的就是宋太祖用高官厚禄来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对开国功臣都采取赎买政策,用金银钱财的赏赐确保他们的累世富贵,还流行娇养歌姬舞女,这种奢靡的风气在达官贵人中盛行。所以,官员们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钱财,许多官员兼营商业,利用职权和人脉,为其商业开路,敛了不少私产,这样才足以支撑他们的享乐奢靡的生活支出。
“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在这样的商业风气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朝廷官员士大夫们开始经商,涉足多个行业。
二、官员经商的原因
宋代时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等可供买卖的商品丰富多样。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善了劳动环境,产生一部分剩余的劳动力,更多的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社会财富不断的增长,提高了百姓的购买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人口数量增长,城市规模扩大,促进了社会的商品消耗能力。宋代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交子、会子等货币介质的流通,都促进了宋代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宋代官员盛行经商之风,其原因如下:
1.朝廷政策的放松
其实在宋代初期,朝廷还是沿用之前的禁止官员经商的政策,宋史里面有记载:
“禁居官出使者行商贾事”
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死刑。但其实,都是形式主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常以宽松的态度对待。
北宋成立初期,边关环境不稳定,朝廷需要边疆将士们为其驻守边关,往往对边将兼营经商不做过多干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时较为出名的有李超将军,他一边拿着朝廷丰厚的待遇,一边从事自己的商品产业,使得自己的私产颇丰。当然,为了感谢朝廷的恩遇,李将军也全力驻守边疆,用以回报朝廷。除了李超,还有其余数十位守边将领,也从事经商活动。朝廷为了边防着想,放任他们的兼营商业行为,将领们手中的钱多了,加上朝廷的拉拢安抚态度,更加愿意为国家出生入死,确保了边境20年间战事无忧,有效保证了国家边防安全。
到了后来,朝廷对其他官员兼营商业的态度也一样,慢慢的趋于放任的态度。刚开始,只是限制一些级别达到一定程度的高官们经商
“唯戒从官以上不得广营产业,与民争利”
后来,只要不引起社会非议或者被人举报弹劾,不涉及官府专卖的物资和不违法,一般的经商行为,朝廷是不会刻意去追究问责的。
朝廷的宽松态度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官员经商不需要缴税。这样一来,他们的成本会更低,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朝廷的这种做法,变相的降低了官员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也等于承认了官员行商的合法性,那官员们更加没有顾忌了,官员经商之风越来越盛。
2.职权的便利
官员的身份,让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比普通人有更多的优势,毕竟“钱”与“权”是分不开的。
首先,官员们打着政府的旗号,可以享受各种官府的资源。比如,让兵役吏卒帮他们做事,还不用发工资;挪用公款来进行资金运转,可以发展更多的产业来获取利益;利用政府的运输工具,经营用地等来谋取私利等屡见不鲜,官田私用、官船载私货、官车私运也成为家常便饭。
其次,官员们还假借公事往来为由,携带商品进行贸易。当时,很多朝廷官员不惜下大功夫也要争取去富饶的地方当官,可以趁机进行私人的商品经营;或者找各种借口去沿江沿海的地方出差,以便利用官船夹运私人商品。当时,长江上一艘艘官船,都载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堆的跟小山似的,以为是商人的货船,但这其实都是朝廷官员士大夫使用的官船。两宋时期,朝廷与辽国、西夏、金国达成和平共识,各方礼节往来越来越频繁,出使官也就越来越多。别看朝廷给出使官开出的待遇并不是很好,但这可是一份美差,大批官员都争相设法拿到这差事。因为可以借出使之便,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易,而获取私利,这份收益,往往远超出朝廷开出的俸禄。
再者,就是一些官员利用职权进行不公平的竞争,甚至强买强卖,商业垄断。
“方腊乱后,西北戍卒代归,人得犒绢,薿禁民与为市,乃下其直,强取之”
高宗朝宰相汤思退更是
“货缣帛于乡郡,粜俸米于近州,责其倍偿,公私咸扰”
南宋时,还有臣僚指出
“今之任于广者,凡有出产,皆贱价收之,而归舟满载。南方地广民稀,民无盖藏,所籍土产以为卒岁之备。今为官吏强买,商旅为之惮行”
官员经商强买强卖之风,彰显一时!
3.俸禄与奢靡的风气不成正比
其实,在宋朝,由于官员太多,朝廷根本负担不起他们庞大的工资支出,因此会缩减官员的俸禄。据说当时堂堂一个县令一个月的俸禄只够买十斤牛肉,家里但凡人口多一点,仅靠这份工资根本养活不了一大家子的人。但前文有提到,宋朝的奢靡之风盛行,所谓收入少,支出大,入不敷出,仅仅靠朝廷的俸禄,根本满足不了官员们的享乐主义。所以他们就要找另外的途径去获取钱财,从事商业活动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所以,他们宁愿自降身份,纷纷走上经商之路。
4.商人当官
在宋朝,由于朝廷放宽了政策,参加科举的条件也放宽了,商人可以通过科举入仕。这些商人当官之后,官场上免不了应酬,他们也需要更多的钱才去巩固自己的仕途。所以他们不会摒弃旧业,反而因为希望得到更多的便利,更加着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业。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大部分商人都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利益,从而花心思培养子弟科考入仕当官。这些人当官之后,由于有经商背景,通常都会想方设法扶持家族的商业产业。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商人当官,成为官僚队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带动了官员经商,使官员经商现象成为常态。
5.政治制度的腐败
在宋朝政治趋于稳定的时候,所谓“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出台了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使他们充满优越感,在后面的官员们兼营商业活动的过程中就少了很多顾虑。再加上宋太祖调整了官员的任用制度,朝廷的官员越来越多,其实有一大部分都是闲职。在奢靡之风盛行的政治环境下,他们无疑是庞大的消费群体,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官员有了经商的热情。但其实很多官员都是没有实权的,仅仅只是挂着一个虚称,但在官场又要迎合各种享乐活动,产生许多支出,为了升官,不惜花重金奉供权贵。这就意味着要靠大量的钱财支持,经商便成了他们的首选。
三、“官商”盛行,带来的影响
宋代的官员经商之风过盛,其弊大于利。
1. 减少国家财政税收
宋朝在官员经商的税收上的立法有漏洞,造成国家财政利益与官员个人利益的冲突。在有限的经济收益中,被官员瓜分掉一部分,使得朝廷的收入大大减少。甚至在国库亏空之时,朝廷还要承担庞大的财政支出,导致出现财政危机。北宋中期之后,这种由于国家财政危机带来的危害越来越明显。
2.官场腐败之风加剧
在宋朝时期,很多官员都认为,当官有特权,做了官之后,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官场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冗官,搞得整个官场乌烟瘴气,许多清官受到排挤,纷纷辞官归隐,官场变成名利场,腐败之风愈加厉害,严重妨碍了国家的统治。
3.破坏了自然的商品经济发展
官员们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来谋取暴利。百姓的良田被侵占,土地制度以“不抑兼并”著称于史,私有产权已经确立。还有的官员公款放贷、官船私运、开邸店,使用非法手段获取暴利,严重脱离了原有的生产领域,违背了商业市场规则和商品交易原则。这使得百姓被迫对官员行贿、讨好权贵,甚至出卖子女的联姻,百姓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都给当官的给吃了。
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到了北宋中期,国库严重亏空,朝廷要面临巨大的财政支出和官员的奢靡之需,不得不将压力推给百姓。宋代课税本来就很严重,官吏还加重对百姓的剥削,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官员富裕,百姓贫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结语
宋代时期,由于商业的不断发展,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官员开始经商,纵使其带来许多的危害,但也不能否定其时代意义。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要打破“重农抑商”这一妨碍国家经济发展的思想,这些上层社会的商业经营者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补充和推动市场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唐宋社会转型。
反观我们现代社会,也是有规定公务员不可以经商的。从政的人涉及商业活动,都比较敏感,中间有太多说不清楚的利益关系。但要真正杜绝公务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商业经营也是不可能的,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要做到“高薪养廉”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做到。
参考资料:
《宋史》
《宋元学案》
《宋文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