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苏轼,是我最崇拜的一位古人。苏轼,政治家,诗人,词人,散文家,篆刻艺术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发明家,农学家,水利工程师,精通道家,佛学,玄学,瑜伽术,喝酒,旅游。苏轼,终其一生,是个乐天派的人物,兴趣爱好及其广泛,并且不只是粗略玩玩,都玩的很好,玩出了水平。今天,我来说说,苏轼在农业推广和水利建设上的贡献苏东坡小时候家境尚可,虽然没有记录记载苏轼的家境,但是苏洵的丈人,也就是苏轼的外公家是当官的,当时苏洵还没有考取进士,人家能把女儿嫁给苏洵,说明苏洵家境还算不错。所以小时候,苏轼不用亲自下地从事农业生产。
而苏东坡第一次真正的尝试农业生产,是他在黄州任职时,黄州在今天的湖北武汉下游约60公里。其实黄州也就是一个小镇的规模,就在镇东头,东坡有10亩左右的田地。种植稻,麦,桑树,茶树,果树,蔬菜,还种有竹子。
苏东坡尝试过不同品种,还专门给托人从四川老家,弄来老家的蔬菜品种来种植。
当时,他种植了麦子,有一个好心的农夫来指导他说,说麦苗初生之后,不能任其生长,如果要丰收,就要让初生的麦苗,让牛羊吃去,然后等第二年春天,麦苗才会长得茂盛。苏轼听了老农的话后,照其操作,后来,小麦果然丰收,苏东坡非常感激那个老人。
这种种植技术,我们叫做“打顶”,人工掐去植物顶端枝头,促使植物长出更多的分支,提高麦穗数量,从而提高产量。现在在许多蔬菜栽培上,还有运用,比如西红柿种植就需要打顶。
现代的小麦是不需要打顶的,苏东坡那时,可能是品种的缘故,自身分蘖率不高,需要通过牛羊啃食来去顶。
苏东坡在杭州的时候,发现西湖中长满野草,这种天然湖泊,如果一旦野草成势,就会堰塞湖泊,湖底会上升,最后,就是湖泊消失。当时西湖是杭州城重要的水利灌溉的水源。苏东坡为了疏浚西湖,把湖底的泥沙清理掉。这些清理出来的湖底淤泥,就堆积起来,堆成了一座小岛,还堆成了一条湖中道路,就是现在的三潭印月和苏堤。苏堤春晓、三潭映月是西湖十景之二。
虽然人工除去了野草淤泥,但是苏轼明白,如果没有长效机制,过了二十年,西湖还是会继续长满杂草,后来苏轼向朝廷提出建议。让西湖沿岸的水域分给农民种植菱角,这样,农民自然会主动清理杂草,西湖淤塞治理就有了长效机制。
苏东坡不但在杭州西湖建苏堤,而且还在阜阳,惠州都建有苏堤。
除了疏浚湖水,苏东坡还疏浚河道,建设水利管线,引水至城市中提供城市饮用水,当时用的管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毛竹组成的,一种是烧制的陶管,并且管线每段都可以打开,如果哪里淤塞,就可以清理更换。
水利建设之外,苏东坡还注重农业机械的推广。他在岭南惠州时,发现当地人种水稻,插秧非常累,农夫必须在水田中涉水行走,整天弯着腰。而他当年在黄州时,江汉平原农业技术发达,当时已经有一种叫做“秧马”的农具,秧马就像飘在水面上的小船,农人坐在上面插秧,用脚当船桨行走,马头可以放置秧苗,这样就能提高劳动效率,省时省力。他极力在惠州推广这种秧马,使岭南人民学到了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
关于“秧马”,现在考证,其实是运秧器械,在秧苗田起苗后,放置在秧马上,运送到移栽田中。苏轼还专门为秧马写了一首《秧马歌》,欣赏一下。
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
嗟我父子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
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肋低;
背如复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
耸跃滑汰如凫鷖,纤纤束藁亦可赍;
何用繁缨与月题,朅从畦东走畦西。
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卢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
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隮。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踏牛犁,
不知自有木駃騠。
往期文章
年新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改版后,水稻上用药的策略分析
说说宋真宗赵恒在中国农业史上的杰出贡献
世界上最大的温室大棚地区,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设施农地考察之旅
一次日本的农业考察之旅
李孝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