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农业发展史,农业进入现代化模式,只是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联动,并建立一个适合国情、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和制度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改变,迫切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传统农业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外部的能量进入。由于没有打破这个循环,在过去的几千年发展史中,农业发展水平相当缓慢。考古证实,每公顷地能产公斤的稻谷,在汉代就已经实现,而这种生产水平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   区别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第一个标志是物质能量循环的转变,即打破农业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封闭圈,让外来的能源和物质进入循环过程。这个循环直到18世纪70年代以后才被打破,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开始了由工业给农业提供现代能源和物质的进程。清朝末代科举状元江苏人张謇曾尝试过发展现代农业,他按照欧洲的方式开办了一个农场,从国外引进抽水机和购买化肥,进行实验,后因为柴油等原料中国不能生产,最终不能持续。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工业化进程后,新的能源和物质才开始大规模投入农业,农业现代化才得以快速推进。

  区别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第二个重要标志是技术进步。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是依靠农民自身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积累逐步向前推进,过程非常缓慢。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农具,自汉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现代农业则借鉴了工业和科技领域的先进经验,由专业人员去研究育种、农具等。从技术应用看,我国农业运用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提供技术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到年,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3%,农业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54%。   总体来讲,农业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农业。从事传统农业的国家人多地少,像亚洲、中东、西欧等地区的农业发展史近千年,这些国家为了尽可能节约土地,很早就开始择村聚居,这就是最早的农村雏形。另一类就是新大陆国家的农业。像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人少地多,农业发展史也只有几百年时间,每户可以经营大量土地。因为历史背景不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也不一样。新大陆国家人少地多,客观条件要求机械力替代人力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传统农业国家人多地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缓慢,劳动力过剩,所以必须寻找能提高土地质量、替代土地资源的技术。当然,这两条路线不是平行线,经过多年的演变,它们已经开始融合。

  现代农业的第三个明显标志是形成一套从实际出发、能效较高、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的体系。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年,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的生产直接补贴较年增长了10倍以上。从粮食价格看,国家为了稳定粮食市场,出台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确保了农民获得稳定的收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不能忽视的是,现代农业还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现代农业组织体系。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到20世纪5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认为不能简单地把现代农业理解为现代技术物质问题,更涉及整个社会的体制和农村社会的组织问题。从经营组织看,要发展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单家独户的农民向组织化、市场化转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qj/13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