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国家开放大学的理论与实务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管理技巧,提高了知识水平,而且开阔了视野,拓展了人脉,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打开了市场。”11月末的湘西,已经有了冬日的寒意,而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村支部书记龙四清却满面春风。作为一名年届五旬、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拿到了大专文凭,言语里难免有些得意。
龙四清受益于“一村一名大学计划”,她通过该培养计划不仅拿到了大专文凭,而且利用所学知识拓宽了山里人的致富路,将一个贫困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多户村民立足本村优势产业种植了余亩柑桔,年总产值近万元;圈地多亩养殖绿壳蛋土鸡,建设了一个年产万头生猪的标准化养猪场。她本人因此成长为古冲村党总支部书记,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并获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着力教育精准扶贫
4年,由教育部发起、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具体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13年过去了,该计划为全国各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
湖南电大作为国家开放大学湖南分部,自4年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于年9月由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等部门牵头,将该项目升级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并列入农村党建工作规划。在怀化市,市委书记彭国甫亲自为本市农民大学生授课,并提出“要把农民大学生培养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
同时,湖南电大还在省扶贫办指导下,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与“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深度融合,创新提出了“1+3+1”。“1”是指一周创业致富技能培训;“3”是指连续三年“一村一名大学生”大专学历教育;另一个“1”即把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的学员设置为湖南分部“湖湘学习广场”终身用户。13年来,该计划为湖南省个贫困村输送了1万多名致富带头人,为推进湖南省扶贫脱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湘西州州委书记叶红专说,湘西州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唱响了国家教育扶贫品牌。这一基层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构建多方参与合作联动机制模式
近年来,湖南电大每年招收~名农民大学生,分部在多年培养实践中,探索构建了“政府支持、学校主导、市场导向、上下联动”的农民大学生培养组织模式,初步形成了多方参与合作的工作机制,并于年应用于实践。
政府支持,是指主要由组织部门牵头,联合教育、财政、人社部门,在农民大学生招生、工作部署、学费补助、技能培训与鉴定上给予支持。据了解,在湖南农民大学生学费由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每人一次性补贴1元,剩余部分由各市、县财政和学员个人共同承担,学员自负不得超过30%。学校主导,是指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主导;市场导向,是指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把控专业设置、课程开设、资源建设等工作导向;上下联动,是指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分工合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通过“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湖南电大建立了覆盖城乡较为完整的网络体系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全省2.5万个建制村每村至少培养了一名农村信息管理员,管好用活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活动室,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发展,助力了数字湖南建设。
探索利用网络空间线上线下精准教学模式
为培育一批优秀的“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及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湖南电大实行“订单式”培养,聘请了一批省内外名师线上授课,当地“土专家”线下实训,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畜牧兽医等农村实用专业,增开了《农村党建实务》、《农村政策法规》、《村级财务管理》及《信息技术运用》等必修课。如“养猪技术”这门课程就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印遇龙院士讲授。
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用网络空间为载体开展线上教学。学校给每位学员建立个人学习空间,学员借助电脑、智能手机或iPad等终端,登录“农民大学生学习网”,进入个人学习空间自主学习考试,同时还可进入公共学习平台参与集体学习活动。学校同时给每位教师建立教师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空间平台建设特色化教学资源,根据所教对象不同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并通过空间实行个性化指导。
同时,学校根据课程性质特点针对学员需要,围绕线上教学开展线下辅助教学,各市州分校及县级教学点组织开展入学教育、面授辅导和实践教学等线下教学活动。各教学点还将课堂直接建在田间地头,聘请技术专家、行家能手进行手把手实践指导,让学员掌握一项以上的实用技能。
扎根农村辛勤培育结硕果
截至年秋季,湖南电大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近10万人,覆盖了全省所有行政村,已毕业5万余人,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均占全国“一村一名大学生”招生总数与毕业生总数的1/7,位居国家开放大学分部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电大培养的农民大学生中,85%已担任村干部,60%以上成为了当地致富带头人,7%考入了公务员队伍。他们有的成长为村镇干部,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路人;有的创办产业卓有成就,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有的投身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
长沙电大学员宋海晏是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支部书记,她运用所学知识带领村民走上小康路,先后引进外资多万元,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亩、高档优质稻示范区亩、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2亩,让村民人均纯收入从6年的3元增长到如今的1.5万元。她所在的金龙村被评为“全国巾帼示范村”、“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与“湖南省第二届富民强省明星村”。
冷水江市电大学生刘智广,边学习边创业,在家乡金竹山村创办冷水江鑫隆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排4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并引领当地农业走现代化发展之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长沙电大学生张建春,身残志坚,刻苦求知,运用所学知识经营长沙市天心南泥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年产值平均达到万元,成为湖南省会长沙四大蔬菜基地和长沙市大托镇残疾人就业基地之一。
学员们带头读书上大学,促进了新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要致富多读书”正成为湖南农村的新风尚,“个个村庄成学堂,人人都是读书郎”正在逐步成为湖南农民的新追求。
记者:姬黎霞郑海燕
监制:孙福万何菁
编辑:吴亚祺
扫一扫
我们
国家开放大学的声音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西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