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致力于服务“三农”的基层金融机构明确了方向目标,也带来了更多机遇。一直以来,浙江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农信系统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宗旨,始终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使命,着力提高普惠金融供给质量,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服务好乡村振兴大业。浙江省农信联社通过精准投放贷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软实力”,通过制度、系统和考核引导信贷资源向“三农”金融、绿色金融等倾斜,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乡村资源变成美丽经济。为集中报道浙江农信系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实践,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官微和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作为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浙江龙游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适时顺势转变经营理念,立足转型发展,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严”字当头,“管”字支撑,“改”字助力,谋求乡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精准扶贫,激发乡村生机
该行积极响应扶贫攻坚工作,始终围绕“精准扶贫、小贷先行、服务到位”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精准扶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县域金融扶贫中坚作用。
一是统一思想,提升金融精准扶贫向心力。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小组,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农户建档入库、%授信评级全覆盖、%满足农户有效信贷需求、%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宣传全覆盖”精准扶贫行动,建立“五个一”分层对接联系制度,即分管领导、相关部室负责人至少对接1户低收入农户,支行(部)负责人分管辖区每个网点至少1户低收入农户,分理处负责人、客户经理分管区域每村至少对接1户低收入农户。目前已结对联系户低收入农户,从产业信息、金融支持、定期跟踪等方面做好扶持。
二是强化创新,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推动力。在推进金融扶贫工作中,该行创新推出“八大模式”,即“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种养殖大户”“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来料加工经纪人”“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企业+基地”“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担保基金”“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小额保证保险”“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屋顶光伏”“农商银行+低收入农户+下山脱贫”模式,多管齐下,形成效应。如龙游县中草药种植大户徐晓强,获得该行万元贷款支持后,从原来的几十亩发展为现在的亩种植,采取“基地+农户挂靠”的经营方式,带动全县多户农户种植中草药,年增收多万元。
信贷扶持,支持乡村发展
该行紧紧围绕“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积极支持乡村振兴,着力提升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把握信贷政策。该行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市场变化,坚持支农支小,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对象的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及农村服务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开发推进农村消费金融和民生金融,确保突出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工作重心。
二是实践绿色金融。该行作为全市绿色金融的试点行,通过成立绿色金融工作小组;设立金融事业部;细化流程管理,严格贷款准入,明确将当前绿色信贷作为重点支持方向,结合衢州市绿色金融示范区建设、龙游县“五四三”(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战略以及“双创”热潮,重点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大对龙游县生态养猪“开启模式”、生态养鱼“洁水模式”等绿色农业产业的信贷跟踪扶持,实现信贷资源向绿色经济、生态旅游经济倾斜。
三是创新信贷产品。推出“幸福善贷”贷款,将扶贫对象从低收入户扩大到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农村经济主体,目前已支持户、金额万元;推出“幸福金顶”光伏发电专项贷款,目前已支持户、金额万元;响应县政府号召,推出“安居创业”贷款,为低收入农户异地搬迁集聚脱贫提档加速,目前已支持户、金额5万元;针对低收入农户,充分借助“爱心卡”,支持其创业致富,目前已发放户、余额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创新推出以“星级党员评定”为基础的“党建+金融”团办信贷模式,建档立卡实行名单制管理,集中评定公议授信,深化信用体系创建。截至年11月末,已在全县开展星级党员评定户,授信金额4.14亿元,已用信户,放贷万元;推出“社社通”贷款,解决社员融资担保难题,已支持社员户,累计发放贷款11.87亿元、余额2.18亿元;利用“担保组合”模式,支持竹产业转型升级,如采用“动产+不动产”抵押方式发放贷款万元,支持县域唯一一家碳化蔑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污水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渠道建设,提升服务便利
该行大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设立丰收驿站,布设ATM、POS机、助农终端等自助机具等方式,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一是全面推进丰收驿站转型。以“巩固物理网点、发展自助网点”为方向,充分考虑传统物理网点边际效应的递减趋势,形成交叉互联服务体系,将全县个服务点全部升级改造为“丰收驿站”,全面升级丰收驿站的品牌形象和服务功能,增设便农终端的实时转账汇款功能,缴费通(学费)及财政非税、城区供水用户的终端签约代缴服务功能。
二是加大电子银行发展力度。布放便农自助终端台,布放ATM台,以统一的视觉形象、业务范围和规范运作延伸服务半径,以快速、高效、智能体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的优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ETC业务惠及更广大客户, 政银共建,改善乡村风貌
一是对接“村情通”综合服务平台。今年以来,龙游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村情通”信息化平台,个行政村实现“村情通+全民网格”全覆盖,注册用户18万人,日均登录办事、投诉、求助、咨询等超1万人。该行被列入全县唯一一家可共享“村情通”平台资源的金融机构,在“村情通”APP中开设普惠金融窗口,开放贷款、大额存款、大额提现、信用卡申请等业务预约申请功能,实现足不出村畅享普惠金融,至去年11月末该行共受理贷款预约、信用卡申请、ETC办理、大额提现等业务余笔。
二是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全力配合社保局年企事业退休退职人员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同时推进年度合作医疗缴费的代扣工作,利用柜台签约与集中签约相结合的模式,依托ATM、丰收驿站助农终端、助农POS机等机具缴费,实现医保缴费不出村。
三是抓好四项沟通推进业务发展。加强与县财政局的沟通,提高财政性存款存放倾斜力度;加强与县农办沟通,提高精准扶贫力度;加强与县农业局合作,推出“基金+合作社+协会+农户”合作模式;积极对接地方政府“三位一体”建设,加大与金融办、供销社、农合联等部门合作力度。
多管齐下,实现服务转型
该行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服务定位优势与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城乡居民的“幸福银行”。
一是坚持一种改革亮剑“最多跑一次”。树立“普惠金融不出村,三年最多跑一次”的发展理念,发扬首创精神,提高政银合作、银商合作、银村合作产品创新能力,变法人体制优势为助民惠民政策,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二是坚持一种效能提倡“钉钉子精神”。围绕“总行方针机关要研究透彻、部署决策网点要执行到位、工作开展一环扣一环”的整体工作要求,机关部门结对联系支行,机关员工结对客户经理,形成“机关员工驻行”的联动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机关为基层、基层为一线、一线为客户”的服务效能。
三是围绕一项活动夯实普惠基础。组织开展“普惠提升工程——强基础”劳动竞赛活动。全行干部员工积极行动,发挥“钉钉子”精神,以“整村授信、整企授信”为突破口,开展“金融五进”和“幸福大讲堂”活动,全面掌握辖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动向,实行批量化、跟单式营销。
四是用好二个平台提升服务效能。发挥手机“普惠通”平台优势,通过驻点、驻村、驻户等方式,建立健全客户信息档案,工作效率逐步提升,普惠通使用率持续位列全省靠前;发挥无纸化审批平台优势,减少报批手续,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并上线试点企业直通车系统,合理测算客户资金需求,高效检验小微企业报表数据。(浙江龙游农商银行)
责编:王玺,责审:王汉,美编:王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