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改革发展、创新驱动”,深化农村改革。组织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回头看”。开展了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和农村“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持续开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县市区均建立了土地纠纷仲裁大厅,县市区和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市土地流转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的73.6%。实施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上半年新发展农民合作社家,累计达到家;新发展家庭农场家,累计达到家。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家、示范家庭农场家。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
南召县围绕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酵素、艾草6大特色产业,探索实施“林+N”生态扶贫,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创新“林蚕菌、林苗景、林药果、林养游”四个一体化发展模式,共打造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培育合作社家,直接带动1.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元,走出了一条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将主动坚持结果导向,坚持项目为王,坚持服务为本,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通过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不断增加,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1、注重营商环境建设,赋能大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效”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在财税上,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上,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入股联营等形式兴办加工企业,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不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赋能南阳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的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优环境,为企业落地生根提供沃土。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工业的发展关键靠主体。要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牢固树立“产业为基、企业为根、项目为王、转型为纲、创新为要”的发展理念,发扬“六皮”招商精神,重点发展面制品、油脂制品、肉制品、果树、食用菌等品特色产业。
通过将政府支持补贴量化到农户、折股到合作社等方式,推广“龙头企业+规模种养户+合作社”等共同发展模式,推动主体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融入产业链条,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积极对接行业领军企业、标杆企业、创新型企业,创新招商方式,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辐射力带动力整合力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效益好、财税贡献大、投资强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此完善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重组再造产业链。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支出项目、“百县千乡万村”示范工程等,支持加工企业建设各类设施,支持他们抱团闯市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3、瞄准行业建设,促进产业融合。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布局乡村,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聚焦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三大领域,大力提升初加工整体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重点支持合作社发展优质特色果品、蔬菜生产,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将工业化标准理念导入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发掘乡村价值,开展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将标准化、品牌化贯穿于企业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推行企业标识、产地标识和品牌标识,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水平和品牌效益;依托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组织开展精深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打造一批领军企业,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4、聚焦项目建设,重塑竞争新优势。将农产品加工业与产地结合,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和引进加工企业,打造一批标准化原料基地,促进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在支持规模化种养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将农产品加工业与销地结合。要结合市场消费新需求,在城市郊区推介培育一批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净菜加工等企业。加强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建设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物流基础设施。将农产品加工业与园区结合。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将农产品加工业与振兴结合。培育南阳农业市场化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大宗农产品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5、补齐人才短板,助力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活动,强化吸收引进创新,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吸收国际先进成果,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利用好南阳本地高校资源,千方百计留住年轻人才。支持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成果转化,在南阳入股创办、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以“企业要清、政策要清、问题要清、台账要清、责任要清”为要求,扎实开展助企服务工作,解决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强化人才培养,开展加工行业人才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技能人才。要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地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让企业家爱上南阳、创业南阳、扎根南阳。
截至目前,南阳市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6个、市级农业产业园7个。年,南阳市家都市生态农业重点园区通过线上线下组织活动32次、吸引游客多万人次。国家批准建设的河南省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南阳市全部参与联创共建,其中西峡县参与了河南伏牛山香菇产业集群联建,新野县参与了河南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联建。
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南阳市大力深化三产融合,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新业态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如今,一大批风景优美、产业发达、人文浓郁、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园在南阳市各地陆续建成,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农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南阳市上下正坚定不移地把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产业富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努力推动南阳农业特色产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