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漫谈农学专业

李瑞奇,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优秀教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保定综合试验站站长,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农业农村部小麦指导专家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

很多人可能对农学不大了解,农学专业都学什么?种地吗?

农业和粮食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仅拥有全球7%的耕地,但却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要吃饭。而三农问题一直被列为重中之重。

农学专业是所有高等农林院校的优势专业,也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先锋专业。农学专业一级学科为作物学,其特点是“顶天立地”。

“顶天”就是致力于作物科学的前沿基础研究,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的遗传理论,为作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撑;

“立地”就是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农学专业学生将学习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相结合,胜任现代农业、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经营管理、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

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化学、作物栽培学、育种学、农业生态学等内容,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新农科新内涵

近些年,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新农科应用而生。新农科指的是,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农业学科,借以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

现在的农业也不再是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实际上可以把它叫做是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

如果真正搞清它内涵的话,年轻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比如说生物技术在农产品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来搞育种和搞新品种改良,基本上靠人工杂交,现在利用基因工程就能够得到抗虫棉花、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等等,这是老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还有测产,我们过去估测作物产量是很传统的,现在可以用遥感测,可以用卫星、无人机等获取影像,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得大面积的数据。

未来农业将突出体现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现在智慧农场、田间机器人已经不是概念阶段,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示范实施。有人可能会问,地里的活都让机器都做了,需要我们农学背景的做什么呢?

需要了解一个地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什么品种,作物脾气秉性如何也就是生物学特性,田间诊断技术、肥水的精准管理等等。所以机器再先进,也要按照人的科学决策去实施。

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农学专业毕业后干什么?就业情况怎么样?

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追踪国际前沿,成为农业科学家;也可以面向生产和行业需求,成为农业领域的生产、技术专家和企业家;或者进入全国各级党政机关、涉农的事业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5%。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

1.公务员。毕业生可在国家、省、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衣等工作很普遍,大学生村官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基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知识丰富,具有很大的优势。

2.农业科研单位。除了公务员以外,该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各省市、乡镇的农业、园林及植物等部门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及管理等工作。

3.农业类院校。除此之外少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各类农业院校,从事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但这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一般都比较高。

4.还有一大部分毕业生会去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类企业和公司工作。如在种子、农药、化肥公司从事生产、销售、研发等相关工作。

近些年平均每年有超过40%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研究生的专业除了作物学学科,还可以考虑生物学、农业生态学等方向及相关的交叉学科。年,农学的考研率高达63%,其中、院校录取率高达45%,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可到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校、国企、外企等高质量、高平台单位就业。

总的来讲,研究生的就业平台和层次显著好于本科学历。

农学院在河北农业大学是个什么地位?

年,慈禧太后批准成了“直隶农务学堂”。经过百年发展,河北农大成为老牌农业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而农学院与学校同龄,这也是我们国内建设最早的农学专业。我校其它多个院系,园艺、植保、资环等是从农学分离出去的。

农学院具有深厚的底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董玉琛院士和刘旭院士,在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方面成就非凡。赵春江院士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人可能注意到,赵春江院士参加了今年4月3日,央视1套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栏目,讲述智慧农业是什么样子的,怎样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如何激励农学学生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去往希望的田野展现才华改变家乡面貌。

我们还有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邸洪杰、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英杰和非洲科学院院士贾银锁。知名院友遍布海内外,包括被称为杂交谷子之父的赵治海,以及现代植物基因组学早期创始人之一的张洪斌。各行业都涌现出创新创业典型。包括果岭汇的创始人、基层村官、村书记优秀代表、省学生联合会驻会主席等。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有何特色和优势?

农学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学科,目前排在前面的几所高校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当然竞争也比较激烈。我校作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现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我国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曾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包括国家教学名师2人,其中马峙英教授为作物学科带头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李存东教授为作物栽培学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立峰教授扎根张北实验站30余年,为地方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亚群教授敬业乐教,被学生亲切的称为“知心黄奶奶”。近几年引进了10多名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的青年才俊,农学精神得到传承。

他们活跃的学术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

依托的作物学曾经是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现在是学校唯一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的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以上平台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体现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标志,全省共4个,我校的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为9个研究团队,负责人称为PI,其中农学院占5个。

在强大的学科优势和平台优势支撑下,农学院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其中国家级成果奖6项。

马峙英教授团队年发表在NG上的论文,关于棉花重测序的,入选“中国农业科学10大重大进展”,引起各方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xiashuihuanping.net/ryhyfx/16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