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小而散”的传统农户,创新符合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需求的农险产品,满足“新常态”下新型主体面临的切实需求,成为了当下农险发展的又一课题。
自年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启动以来,短短几年,保险产品不断创新,保险覆盖面和参保农户数显著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保险正在走向“快车道”。
然而,随着农村的各项改革持续深化,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亦由此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给农业保险在发展动力、政策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与壮大。
据统计,截至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2.3%;转包和出租占80.4%;转出农户.1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总数的28.4%。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超过万家,龙头企业超过12万家。
相较于“小而散”的传统农户,创新符合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需求的农险产品,满足“新常态”下新型主体面临的切实需求,成为了当下农险发展的又一课题。
新主体成农险新诉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飞速发展无疑是个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相对较新的机构而言,传统大宗农业保险市场基本已瓜分完毕,因此这个全新的领域成为他们主要的发力点。
同时,与传统小农户相比,追求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对农险的态度也更为“给力”,由于要面临更多风险,一旦遭受损失将面临更大打击,因此新型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中华联合财险某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传统散户参保积极性低,加上点多面广,保险公司收保费难度很大,甚至付出的成本超过收到的保费。近年来,新型主体增加,他们参保积极性高,也更好沟通,客观上促进了农业保险的普及发展。
安徽省今年洪灾较严重,大片农田被淹。幸运的是,枞阳县共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叶胜今年给亩水稻都买了保险,洪水过后,保险公司按照绝收赔付,再加上补种改种,挽回了一部分损失,稳定了合作社的人心。
同样受灾严重的湖南省,农业保险也受到了新型主体的欢迎。洞庭湖之滨的安乡县楚源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余霞告诉记者,今年亩一季稻纳入保险范围,部分受了灾,全都得到了赔付。“有保险托底,我心里也有了底,敢增加投入。”
其实,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除了对农业保险需求旺盛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对农险产品不断创新所提供的保障持肯定态度。
李兆华是黑龙江省嫩江县鸿翔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年种了多亩大豆,其中亩大豆进了当地的大豆目标价格保险试点范围。后来大豆价格猛降,扣除保费,保险净赔付了4万多元。李兆华认为,有了这个保险,基本上就可以保障收益,不用提心吊胆担心大豆价格下降了。
湖南华容县今年探索推行水稻种植补充保险,赔付额最高达到每亩元。种粮大户谭正军介绍说,以前每亩田保费4.5元,最高赔付额元,今年有了补充保险,每亩再多交6.6元,最高赔付元。他高兴地说:“我家里亩水稻,部分受灾,按以往标准可能就是赔几万块钱,今年赔了26.46万元,不仅抵掉了成本,还有一点利润。”
除了对种植业的农产品予以保障,保险公司还将目光对准了更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经营范围。位于四川东兴区大千路的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内江支公司相关负责人唐数斌告诉记者,该公司从年开始率先在东兴区推出特色水产养殖险种,将“四大家鱼”之外的名优品种纳入保险范围,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特色水产养殖的风险。除此之外,从年开始,该公司又针对返乡创业青年推出了返乡青年农民创业险,为那些雄心勃勃的年轻创客们提供风险保障,让他们可以甩开膀子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奋斗拼搏,创造财富。
增信融资成农险保障新功能农业保险除了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基本风险保障外,还能满足如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主体的信贷资金需求。
融资约束是当前制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年和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加大对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的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
年2月27日,农业部联合保监会、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发布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的农业保险产品。可见,实现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融合发展,借助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为农业信贷提供融资担保,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日益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