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研究中心李学乐
Author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正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断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城市国企发展的题中要义。
一、引言
/Introduction/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也明确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于数据资源、主要载体在于现代信息网络,并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成。
这与新基建发展不谋而合,根据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对新基建内涵的阐述,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也为新基建的推进提供的技术可行方案,而新基建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如“数字产业化”对应“新基建”的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对应“新基建”的融合基础设施。《规划》提出“到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也将迎来新基建的风口
表1近一年政策梳理
二、十大趋势
/Tentrends/
立足新基建的理念内涵,构建产业链图谱,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层、信息基础设施层、融合基础设施层、场景应用层。不同的层次板块所处的发展阶段有所不同,部分板块如创新基础设施层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布局推进的目的在于加速落地,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开发提供保障,而且由于公益属性较强,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本研究对此不作为重点探讨;部分板块如信息基础设施层、融合基础设施层、场景应用层由于正处于发展阶段,商业模式设计等正处于探索期,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图1产业链图谱
趋势一
“新基建”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引擎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新基建虽然在短期内将主要通过对传统基建补短板行动推进,但是长期来看,它的发展势必会对相关行业转型或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如充电桩作为融合基础设施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相比以往,本轮的建设将更加注重与5G通信、智能电网、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也就意味着充电桩建设将不单单是建桩,补齐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将其打造成数据采集、数据互联的载体,以便打造一个全新智能充电网络。最终嵌入能源互联网、交通网络、基至整个城市的智慧运营网络,那么届时行业发展也将由产品驱动向数据、价值驱动转变。
趋势二
行业标准制定呈现加速态势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的建设更加强调与传统基建、传统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协同互联。因此,新基建所涉的层次板块更为复杂、细分应用领域更为广泛、数据信息碎片化更为严重,那么如何统筹发展形成合力成为当前的重点。目前,国家层面主要以细分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为抓手,地方层面则主要以顶层专项规划设计、年度行动计划作为建设实施的前提。尤其是技术标准制定层面,近年明显呈现加速趋势,如年发布了多项标准,涵盖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物联网、车联网等多个领域。
趋势三
不同城市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
鉴于不同城市的区域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信息化程度等均有所不同,各地在推进新基建时根本难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践路径与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以智慧城市为例,如从纵向来看,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已完成前期信息化建设,在推进一体化架构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民生相关的垂直行业的平台建设,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地级市则是在整体设计的前提下,更注重产业发展,如智慧旅游、智能制造等;县级市大多尚在初级阶段,更注重的是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下沉。
趋势四
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场景应用成为当前热点
根据《规划》,到年,“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而这正与新基建的三个层次板块相对应,一是融合基础设施,对应的是产业数字化,主要通过“智能+”赋能农林牧渔业、生产制造、交通、能源等领域,本轮建设的特点在于强调“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对应的是数字产业化,本轮建设已由过去的单点突破向统筹部署转变,重点在于打造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如目前重点推进实施的“东数西算”工程、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建设等。三是场景应用,主要涉及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决策与智慧大脑等数字经济治理方面。
趋势五
基础电信运营商在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中优势明显
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玩家大多横跨多个行业,目前主要从专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等基础电信运营商凭借基础网络的垄断优势,向数据中心、CDN等领域延伸,且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以数据中心为例,基础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在70%左右。但它们的弱势也较为明显,服务的响应程度与及时性均有所欠缺。而这也为另一类阵营—第三方服务商提供机遇,目前该类玩家主要通过收购兼并获得更多优质资产,拓展客户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如光环新网年11.4亿元收购科信盛彩,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趋势六
智慧城市大多由当地大数据局、大数据公司统筹推进
智慧城市作为新基建重要的平台应用领域之一,已开始由试点推进向全面铺开转变,由重建设向重长效运营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由于智慧城市并非传统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简单集成,它的建设需要长期运营和迭代升级,这就需要专门的团队对城市综合平台、垂直功能平台等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专门的运营与监测,但是考虑到部分城市运营数据的隐私性与安全性需求,目前大部分城市通过成立大数据局,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大数据公司、或引入本地化专业运营企业的方式统筹推进。根据各地实践情况,我们发现国资系运营商占比较高,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本地国资系运营商,主要通过成立国有独资智慧城市运营商,推进项目的持续运营,如作为雄安新区信息化与“数字城市”创新发展主要建设力量的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二是政府合作类运营商,主要通过引入专业化企业,成立政企合资公司的方式推进,不过这种类型的运营商的发展策略与拟合作的企业类型息息相关,如选择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成立的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主要聚焦于城市网络运营、数据中心运营等;选择与阿里巴巴合作成立的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主要着力于以城市大脑平台建设为核心辐射的产业生态联盟的推进。
趋势七
智慧政务建设呈现“属地化”现象
智慧政务目前是新基建平台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报告》,由于该领域进入门槛较低、且发展较为充分,建设呈现明显的“属地化”现象。部分城市为助力本地的信息产业发展,会将当地的龙头企业作为扶持对象,推进一系列智慧政务类的项目,培育其竞争优势的打造。如山东的浪潮软件,据不完全统计,在省内完成了山东省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项目、济南历城区全程陪伴智慧政务服务项目、济南历城区行政审批增效小帮手、济南历城区企业服务小助手、智慧泉城运行中心项目等,这也为后续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趋势八
行业领域生态联盟构建进入加速期
为聚拢行业资源、聚合生态各方力量,区域级、行业级生态联盟作为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建设正进入加速期,如目前已成立的合肥市区块链产业创新联盟、智慧灯杆联盟、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等。这类生态联盟大多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大数据公司组织成立,如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就是由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组织成立,由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并担任理事长单位的,服务内容涉及郑州市各区、县大数据企业扶持政策对接服务;大数据、网络安全领域相关培训实习和人才培养引进;征集先进的大数据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推广应用;建立大数据专家人才库等。
趋势九
不同类别项目投融资模式也有所不同
根据基建性质及行业进入门槛情况,新基建项目的投融资方式可分为三类:一是政府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益性质强、投资规模大、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的基础建设部分,如创新基础设施层面的科研基地项目、以及部分融合基础设施层面等;二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这部分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通用性,且商业化应用相对容易,适宜引入社会资本方;三是社会资本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针对性更强、商业化模式更为成熟的应用场景的建设部分。
趋势十
公募reits试点推进有利于缓解融资难问题
目前部分新基建投资项目会有财政补贴类激励政策,以扶持行业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这类刺激政策并不可持续,而大部分新基建项目由于前期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与规模扩张相伴生的就是融资难问题。目前公募REITs试点的推行,则为新基建带来新的机遇。年7月2日《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其提出将公募reits试点领域拓展到了9大行业,新基建正是其中之一。主要涉及数据中心类、人工智能项目,5G、通信铁塔、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网络项目,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项目。